默认
回复 0

221

主题

24

回帖

2300

积分

管理员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300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三十六~四十[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0 12: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示三十六
    天气凉快了,八九月的天不冷不热,正好用功,作息时间有些更改,不管怎么改,听到打叫香都来,早上打三板、四板就起来,也不要操什么心,道场里嘛,就是这样,成就用功,成就用功这一切,我们在外边要当参学,要真参实学,这修行人,受益见解很重要,没有这个不行,万一错了路头就麻烦了。你自己喜欢用什么功就用什么,你用的时候很容易得受益,那么你就是往昔劫用过,用的很纯熟,假若你这功夫从来没用过,你要是踏踏实实的用,还是行。现在用功不是念佛就是参禅,提倡的人很多,得实际的人也很多,不管用什么功都要踏实认真,虽然说念佛简易,参禅是最上乘,只要踏实都行,全靠自己,别人来说,也不过是提倡一下。用功的下手不同,比如念佛要念,参禅要参,参禅是个灭,念佛是个生,这还是生灭法,可是你要参禅参到一念不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就不是生灭法了,一定把这个功夫弄个踏实,不要停。以前有人用功踏实了,就说:我呀,从今以后,再也不随天下老和尚舌头根子转了.这就是叫我们立个主宰,自参自悟,自解自了,不从外得,不要被外边说长道短所改变。
    前面的祖师,他们遗留下来一言半句,都是给我们后人作主宰。有些师父不要管,他自己知道遵守制度,一切如法次第,因为他己经对佛法有了相当认识,有些不行,非有人管才行。这说的是灵树禅师坐道场,常住住了好多人,他请了好多执事,那时候这些纲领执事也认真,道风兴起来了,这些执事,他就是不请首座,有人问,他说:首座刚生下来。过了几年他又说:首座现在在那里读书哩.又过了几年说:我们首座出家了  再过几年说:这首座受戒参方去了。最后过了两年,灵树禅师早上过堂说:大家吃了饭,一起到山门外面迎接首座和尚。这人是谁呢?就是云门文偃禅师!他到天台山参学,印度两个和尚认得他,说:禅师,认得吧?昔日灵山一会,你作了七世国王。这都是过来人,都是大菩萨,你象历代的这些祖师,那都了不得,这些事情只有他们这些人知道,他怎么能晓得灵山一会呢?他确实知道.
    禅宗这些传佛心印的祖师,他为了重兴禅宗.所以现身说法.他们说虚老和尚是憨山大师的后身,那就是在云门出事之后,他们把虚老和尚关起来了.那时候上海一个老和尚给虚老和尚寄了本《观楞伽经记》.老和尚拿着那本书就说了:这个《楞伽经》是我坐水牢时候注的。后来有人知道了,坐水牢就是憨山大师崂山出事.充军到广东.罚他坐水牢,那时候著作的《观楞伽经记》,憨山大师本来叫德清.老和尚也叫德清.憨山是五台山那边的一座山,印度一位梵僧在那里隐居,憨山带了一部《楞伽经》去,梵僧看到了,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宝书,不知哪一年传到中华了,憨山就在那里住了一个阶段,有不懂的就问他,后来憨山的见解超过了池,梵僧就说:你赶快下山去,你要弘法利生报佛思。
    象这个祖师道场啊,你能住到这里也不简单,得有大善根,大栽培,我们只是有这个栽培,还要继续修行体会佛法,不能偷懒。要按禅宗来说,这个仰山的见解最高,沩山那地方大,住一千多人,沩山拿着一把锹,往这一千多人中间一站,这些师父都不晓得怎么回事,仰山马上站起来说话了:高处铲,低处平,开工!不晓得是挖地呀还是干什么?实际这是禅机,搬柴运水,无不是禅机呀!就用这个禅机把自己所得的佛法表示出来。
    我们这个自性本体有个什么呢?你起心动念都是贪染心,违背了我们的自性本体,不得已,才立这个,怕我们得不到实际,才立这些,为了修行,为了认识佛法,为了得到实际的福慧,我们就要继承祖师的清规戒律。
    班首、维那他们都是方丈请出来的,都是道场里边的领导,都是我们大家参学的方向,班首领导大家修行,维那领导大家学会清规戒律,维那对班首要恭恭敬敬,班首对维那怎么样啊?维那是禅堂的主人,班首常念维那辛苦了,领导大家修行,维那规矩不懂,请问班首,班首要实际的说出来,要没有这一个很好的团结呀,他就弄不好。丛林下禁止三个一帮,两个一派,道场里边要遵守六和僧.维那是坐禅主,领导大家学习修道,清众对于维那、班首又该怎么样呢?维那对于刚来的清众又当怎么样呢?那就是清众要感谢维那,很辛苦,很出力,你看这跑香他比别人还跑的快,是他在领导大家把香跑好.要按正式的禅堂,每一枝香维那都要喊:打起精神来!这班首要说:照顾话头。这不都是善知识吗?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呀?或是班首、维那有点不如法,当清众的不要三个两个在一起说长说短,高旻寺的规矩,你禅堂的清众讲维那的长短,他不答应。你到这个道场里你要放下来修行,你不要看人家不对,你只看你这个话头在不在,禅堂里这一切事情你是不是做到了呢?当值·散香这都是佛法,这一切的制度一切的方向都是出世法,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对待,那就是出世法了,你要是烦烦恼恼的,你虽然学的是圣贤之道,你还是个世间人,因为这世间的人就是贪嗔痴,那就是大家天南海北走到一起来了,要互相的提拔,不能互相的说长说短,打闲岔,闹是非。
    这个吃东西,一定得注意,按说一个真正的比丘,不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吃,能不能这样做呢?因为青原山是前边祖师的道场,不是哪个人想弄这些制度,有些人他确实想自己弄个什么样子,那个是弄不来的,现在有些师父,本来是好意,也想提倡禅堂,云居山我不在那儿了,搞了一个阶段,还不晓得怎么搞的,一开静就吃,打了催板到外面去吃,香不愿意跑了,只顾这个吃,那就是出家人要离五欲啊,财色名食睡,禅堂里这个制度,领导我们大家直趋无上菩提道路,那你是想走这个菩提路啊你还是想扎这个地狱根呢?外表是个和尚,究竟怎么样?自己问问自己,不要光说他人长短,要常思己过,莫论他非,这样子才与道相应,你光看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究竟用功没用功啊?你说别人长短的时候你那个功夫在不在啊?那么肯定不在了,说我这个思想里边你怎么能知道呢?你说是说非就知道你了,若知心腹事,单听口中言,一定没用功,作啥呢?人我是非,人我是非与道不相应,忍辱慈悲与道相应,禅堂里整个是一个大慈大悲,你一进来,你就弄个是是非非的,究竟你想做什么?你是不是出家的?要好好想想,不要说别人。
    禅堂里这些规矩,你没有个三年两年,你还学不会,你光会敲了,那里面很细致的事你还是不知道,这是外表的有形有相,话头是无形无相,起心动念.即乖法体,禅堂里是寂静无门为法门,那还说这么多事情干什么?或者是不说还不行.因为他从一个在家人刚到佛教里面来,究竟他在家是个干啥的?是个种地的?是个干部?是个少爷?是个老爷?这都不知道啊,各有各的习气,各有各的搞法,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社会上干什么,你既然到佛教里面来了嘛,你把你那些能不能放下来?把你在社会上所染、所爱、所丢不开的事情能不能丢开?要知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这就是佛法.
    禅堂里跑香注重的是忘身忘体,要净除妄想六识,一个跟一个,不能乱饱,还不能跑进跑出,这一起香,到禅堂里就把自己的功夫提起来,你要看话头,那个话头就不要断了,不要执著,微细的使它在就行了,越细越好,不要用心用意,只是这个功夫在,功夫在,思想杂念就没有了,这叫制心一处,即是定,定中不被一切外缘所约束,不被一切所障碍,这就是慧呀,一切境风吹不动,这就有主宰了,你是不是这样用的呢? 要真是功夫不间断,踏踏实实,一天到晚功夫在,这人现在很难得!再一个,现在想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可不容易找,你们有些师父经常东走西走,你看看那些庙里都是作啥的?现在各有一个名堂,为了弄些名利,把自己的持戒坐禅都丢了,看见这持戒坐禅的人不高兴。什么是戒?你把这习气毛病去了,这不就是戒吗?不就是戒这个的吗?这有什么巧呢?也没有什么妙,只使功夫在,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不被这一切外缘所扰所约束,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你自己就是个善知识,到哪儿找?要赶紧,把自己的功夫用好,时时刻刻不要打失·马祖学生问他,如何是佛?他说:即心即佛。自心是佛,不要往外求,这就是路头。
    本来我呀,不喜欢到外面去,哪儿也不想去,不想去嘛,有些事情现前也不得不去一去,那边说给我们弄一部藏经,这倒是一个大事情,不得不去,其实去也没用,在深圳被海关扣住了,要钱,要钱我也没有钱嘛,我就回来了。后来这个经书放了很大的光,消防队都去了,以为这里着了大火,到了那里才知道是经书放光了,海关那个头头把这经书装了两个大汽车,送到这山门口,他们说是他送来的,我跟客堂说:给他们拿几个钱吧。他们不要,开着汽车走了。这个经它有很大的灵验哪,它会放光啊,这光大的很,外边以为这里着了火了,那不是的,这是经书放光。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他们做的事情我们要是不知道的话,我们就要吃亏,本来这个经书是我们佛教的事情,社会上怎么能管得了呢?也不应该管,不应该管是不应该管,你妨碍了他他就要管。
    有很多人他还是很喜欢禅堂,禅宗嘛!我们国家大部分寺庙都是禅寺,你看某某禅寺,某某禅寺,那就是禅宗寺院,我们国家千百年来,住持佛教的是禅宗,其他的宗都是禅助持,禅宗一兴起来,其他的宗也兴了,杜顺和尚见了性,他弘扬华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也是见性的,不管哪一宗哪一教,那就是见了性,通达了禅宗,再弘扬哪一宗都行,这个禅宗的事只有禅宗来弘扬才行,其他的这个宗你弘扬不了。要按说禅宗他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其他的宗他可不这样弄,这历朝历代的禅宗善知识,他都能弘扬其他的宗派。旧社会,印光老法师,他也是见了性的人,他有他的愿力,他观察这个时代,人的因缘善根,他是应时应机来弘扬净土,解放后,虚云老和尚,他真是禅宗见了性的人,他也讲经,他也传戒,他在鼓山弄了个华严学校,那就是不管你弘扬哪一宗、哪一教,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那个还是生灭,不能彻底。
    这个地方原来叫安隐山安隐寺,后来北宋年间改成了青原山净居寺,宋徽宗到后来也很反对佛教,这些历代的皇帝将相摧残佛教,加起来是“三武一宗”,再加上文化大革命,那个更厉害,说这个干啥呢?这都是过去的事,不说不知道啊,这佛法受摧残、我们要知道,我们佛教在社会流传,不管社会对我们佛教怎么样搞、我们总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使人民能在佛教里种点善根,今生来世也可以了生脱死。
    这个道场.七祖他对于中国禅宗有很大贡献,他传法给石头希迁,希迁后来到南岳,在一块石头上搭了个茅蓬,人家就叫他石头和尚,到现在还是石头和尚。永明寿,云居膺都是青原下边的祖师,古代的出家人对于这些祖师、善知识不肯称呼他的名字,就称呼他那个山名、地名,青原是行思禅师,南岳是怀让禅师,南岳下面出了马祖,马祖是他在家的名字,他姓马,叫道一禅师,马祖的文字记载不多,这些祖师他并不是不立这些文字,或许是在他当时并不需要这个。马祖、石头他们那些人,学者来问话,就是答在问处,问在答处,很明白、很彻底,现在不行了,可是禅宗这些法还是依旧,那动不了!这现在这个道、那个道很多,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假若对于佛教没有相当的体会,不管他知识多高也起不了作用,他没有信心,他信什么?他就信他那个知识,能在世界上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这只有一个信仰,信、解、行、证,这就是我们佛教,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是这个样,这个不改,怎么也不改!不管哪一个善知识都不能动,都不能改呀!这叫定法,以这个定法成佛了生死,没有这个不行,达不到实际。我说这话,叫你们年青人对佛教有点认识,以后就不会有其它的错知错路了,有这一个方向,没这个方向不行,这啰哩叭嗦说这么多干什么呢?目的就是这个!用起功来什么都放下,放卜来用功嘛!
    现在这个地方要成就初发心,初发心很难哪!怎么难呢?一个没习惯,跑香坐香、盘腿子没习惯,再一个看话头也没习惯,看不上,还不晓得怎么看法,规矩没学会,话头没看上,你身心不安,道场要成就所用的一切,我们这里一定要成就了生死,不要讲排场,不要光讲舒服快活,要知道这个舒服快活都是生灭,都是生死,这样搞不行,那就把这个道场的宗旨、目的给去了!今天我看你们几个刚出家的,跑香还不会跑,跑香不要张嘴,嘴不要张开,只有鼻子呼气,开始还不要跑的太快了,不要跟跑马路一样,那样不行,开始轻轻的,就跟平常走路那个样子,维那是禅堂主,他说了就要算,他说跑,大家一起跑,他让站就站,我们这个禅堂就象一个般若大船,维那是掌舵的,往哪开要识风看浪。
    要按理上说,这禅堂可了不起,佛说三藏十二部,祖师立的一切观法、观行,都在禅堂里,我们既然进来了,既然受了三坛大戒,就是真正的佛教徒,《梵网经》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成大觉己,真是诸佛子。你看这说的多好!你守了诸佛的戒  你就是真正的佛子啦,可不要小看你自己!那就是佛的这一切法呀,都交给你了,就跟那担担子一样,你要担起来!担就在禅堂里面担,要担起来禅堂里面这一切事情,去学去做,这就是佛的家业,这就是真佛子!
    感觉我们出家呀,很幸运!这当和尚这么样的好,这么样的好事情我怎么当来了呢?受戒这么了不起的三坛大戒我也受了,自己觉悟,我呀,一定有这个大善根!我既然有善根,我今生就要了脱,要发这个心,发精进心、发勇猛心、发修行心,目的没达到  没有得到实际,不能随随便便放过,跑跑香,再坐坐香,我们就是千这个,别的也没有啥事,要知道,一个道场要很多人成就,就是劳动也不是一天到晚劳动,劳动那么多的事干什么?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光靠我们这些和尚啊,我们哪有这么多钱修房子?我们吃饭穿衣,并不是完全靠我们自己,僧伽嘛,他有人供养,成就修行,他是好意啊,他叫我们赶快修行,不要做好多事,修行成功了好度化众生。不管出家在家,目的都是一个,都是为了佛法常住不灭,为了修行人修行了生死。
    我这个人哪,也不懂得什么,不懂是不懂呀,他在这个佛教里头经风雨、见世面,他弄了这么几十年了,古代的时候,都不是一天到晚的坐在那里,你看马祖,马祖他最喜欢栽树,后人叫“马祖栽松”,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些古代的祖师,尤其是禅宗的祖师,他们都在那儿劳动。还没解放,我在云门寺,虚老和尚天天在外头栽树栽花,自己种菜,那时候,现在美国的法云给他当侍者,老和尚栽的树,别人可不能给他弄坏  弄坏了可不行,老和尚他会打人的!那你犯点规矩他不说什么,你把他栽的树弄坏了,那可不行,这就是说历代的高僧祖师都是以劳动而为实际。
    丛林,道场,有次序,有规格,没有这个就乱了,上殿、过堂、出坡,他都有个规格,没有这个规格,他上殿就乱了,过堂也乱了,上客堂里也得有规格,按说丛林里上客堂站的地方,过堂吃饭的地方,他也有制度,禅堂里这个位子,班首位,维那位,是丛林下方丈送位,两边的师父是维那送位,他有了位子,他就上正规了,禅堂里西单第一个位子是僧值的,东单第一个位子是知客的,你要是在后边,你过堂吃饭也要在后边,你坐香也要在后边,因为现在就这几个人,也没正式的安排,到了冬天把这点事情弄起来,管他人多人少呢!我看有些年青的,是当参学的,参、学,学什么?学就是学我们道场里这一切清规,上殿、过堂、出坡、出入往还,禅堂里边的大规矩、小法则,当值、监香、散香、巡香、盘腿子、放腿子,这些制度上正规了,到外边去上殿也上正规,去吃饭也上正规,禅堂里要是上正规,外边也会上正规,禅堂位子是乱的,那上殿也乱了,吃饭也乱了,为什么乱?他没有人招呼,大殿里、斋堂里都得有僧值招呼,禅堂里有维那招呼,库房里有当家、副寺招呼,上客堂有寮元招呼,这现在好象是丛林的这些制度规矩百八年来没有了,你现在要把他弄起来呀,不容易!因为现在不懂的多,不容易弄的事情,要细心的、认真的,我们要知道,我们修道人,要没有清规戒律来管制的话,不行,乱了!外头乱了,内里边那是肯定乱了,你外头乱了,就说明你内里乱了,内里要不起心动念,外头他不会乱,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外头他会表现出来,威仪即定,定即威仪,你外头乱了,别人就知道你思想也乱了。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当巡香,他走一个圈子,你哪个人用功没用功他都知道,怎么?那个样子不一样,他这个功夫己经上了正路,身安心安,他坐在那里也跟别人不一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走上正规了,他个人就安定了,太平了,啥事也没有了,一天到晚都在功夫上,这个人哪,那就没什么话说了,还说个什么规矩啊?我们这个思想是乱的,烦恼妄想多,功夫站不住,没有别的,就是没踏实,上殿、过堂、出坡,这几种事能把我们的信仰修持体现出来,纲领看就看这个,讲也就讲这个,你的功夫没上路,上殿过堂之中你总有点错,或是晚去了,或是功课还没做完,你走了,说那我的思想你怎么知道呢?就在这儿看出来了!出坡是修福的,坐香是修慧的,道场是福慧双修,以前住两年禅堂,规矩熟了,功夫也会用了,他到外面培福去了,或是做饭、种菜、烧大火,给常住做一些苦事,名字叫行单,修苦行,学普贤行。我们这一切福一切慧都是我们自己修来的,不是白白的给的,那就是别人结缘这几个钱,这是我们有这个福啊,你没有福谁给你,说今天有人供养吃豆腐,这是福啊,用功见解这属于慧,这个福慧全靠个人。世尊福足慧足,成佛了,我们要知道,福能融慧,你要是一点福也没有,你吃饭没有,穿衣没有,住房没有,你还修行什么?你要是有福报的人,一切具足,就能拥护我们修行,没有智慧,不明白道理,修道的方向不知道,这修行也修不成,所以一定要福慧双修,催板!
开示三十七
    古人说: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禅宗以无所得为入道方便,你说这道怎么修呢?法怎么问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大家用功就在这一无所得上用。
    说这到处都是禅堂,这出家人大部分都是住禅堂,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他制度规矩怎么能不会昵?他不离这个嘛!以前下江有金山、高旻、西天目、天宁寺,上海有个海潮寺,上边有文殊、宝光,这都是坐长香的,钟板就是临济、曹洞,临济跟伪仰打的板是一样,他是四止四开,引罄开静是小开静,扬板是大开静,四止四开,一天要扬四回板,止四回静,青原山下边这些道场是三止三开,止三回静,扬三回板,早上不止静,扬板。这青原下边是曹洞,一板一钟,两板两钟,三板三钟,这一共是九下,止三回静,还是三十六下。南岳下他是四止四开,一板一钟,两板一钟,三板一钟,这样敲的,那就是自从日本一打仗,这所有的禅堂制度啊,都不行了,有的年青出家人当兵去了,这禅堂弄不起来了,就从那儿就倒卜去了!倒了这么几十年,有好多事情都不知道了,或是哪个地方住了几个人,想把这钟板弄起来,可是究竟怎么敲法也不知道,没有学过呀,也没有看过,怎么能知道昵?禅堂里这一切事情非要学不行,有个时间还要掰着手教,不然他不知道,有的规矩上了文字,那就好弄一点,可这也是口说的,假若他说错了呢?那也就错了。虚云老和尚他在南华寺挂的是临济板,到云门寺是云门板,云门也是三止三开,有的地方还在于他这个方丈住持,他是临济他就挂临济板,他是曹洞他就挂曹洞板,你看云居山好多塔呀,那就不是青原山这个塔,那叫墓塔,它不是一层一层的,那就是后人也不知道,给青原祖师修了七层,要按《涅槃经》说,佛的塔是十三层,只有单,没有双,你来个十二层不行,辟支佛塔不一定,有的说十一层,有的说九层……
    这个执事是常住请出来的,当职要尽到责任,因为你是管这个的,你就要把这个事情管好,你范围里的这些人要团结好,安排好,使他们身心清净,总来说就是为佛法而前进。大寮里菜饭弄好,大家吃着喜欢,你这是结缘哪。按丛林制,一年分两个期,正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有的辛苦了,要休息休息,有的做事做的不怎么合适,也不能当下就把他去了,不是这样,要到期头换,八个纲领做事情或是差一点,也要到期头来换,让大家不觉不知的换了,也不要提些意见,弄得他不如意。这纲领有辞职、移职、请职,他这个人或是当纲领差一点,或是他做哪一样很内行,就把他移到这个地方,这叫移职。请职就看这个人平等、很好,能给常住做些事情,就请他出来给常住管事。这提议谁来提呢?和尚他有些事没弄清,就由首座、都监、知众跟和尚说说,这个要排除私人观念,你不管他能干不能干,行不行,不要有私人的感情,这样搞不行。客堂里主要的责任是人事来往,经济上,负这个责任,不要一点事就烦恼了,一点事就吵起来了,那样子不好,要锻炼自己的慈悲忍辱,为常住、为大众把事情办好。禅堂里有班首、维那,这东西两单或是有些师父脾气不好,班首有责任调养他,维那要执行规矩,里面弄的要和和气气,维那师父要观看班首师父的道德慈悲,班首师父要护念体谅维那辛苦了,彼此之间有这个思想,有这个观念,东单的师父有些什么不如意,维那师父马上就要讲讲,西单的师父或是放逸了,班首师父看到马上就要说说。要按以前的制度,这大殿、斋堂、出坡劳动,一出了禅堂门口,都归僧值管,现在多好啊,以前那僧值还经常打耳巴子,大殿上打一个耳巴子,回到禅堂来,维那肯定打三个香板,你在外边没守规矩啊,守规矩僧值怎么会打你呢?有这些规矩,有这些次第,大家合到一起来,对修行有好处。
    说到移职,这是方丈的责任,首座有些地方也要说说,或是知客移到库房去当家,当家移到客堂作知客,僧值移到禅堂当维那,典座也可以移到库房当副寺,管经济,都可以移动,这写法书记也可以移到上客堂当寮元,这叫移职,原来是纲领,就是移动一下子,还是当纲领。这些事情弄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这些纲领都是书记,纲领不当了就是书记,书记也可以升班首,维那可以升堂主,西堂可以升首座,班首这都是终身制,不动了。正月初八,纲领都到方丈辞职,辞职他并不是不干了,请的新执事,方丈要送位,方丈请了维那,由班首师父给维那送了位,那么老维那你得离开,没有安排好之前还不能离开,这是道场,最要紧的得知道这些制度,哪些事归我管,哪些事不归我管,你得弄清,那个事要不是你管的你去管了,你烦恼,他也烦恼:这个事归你管你就把他管好。凡是一个事情都要有人管,大寮里做事情的就是饭头、菜头、烧火的,管事情的就是典座,僧值在大寮里有主要的责任,有啥事跟典座商讨,平常啊,没有到期头,最好这个人不要调,要是这个人起了烦恼,去劝劝说说,要他发心,到了期头再来改变。为什么?你已经干的很熟了,要是再一变人,好操心,我们是个出家人嘛,自己要准备当一辈子和尚,这和尚你要当就当一辈子啊,你不能当几天你又还俗了,那就不好弄了,你还没有负责几天你就走了,常住还得找人。根据丛林制,请你出来做什么事,负什么责,你弄几天你走了,客堂里要登上记,再来就不留了,怎么?常住对你好,请你做事,你弄几天就走了,他这里面分析,你这是看不起常住,你既然看不起常住,常住就不留你了,这现在可能没有这个了,我想走就走几天,我想来又来了,以前禅堂里一加香就不进堂了,大家都在学规矩,你来个生人,你进来东碰西碰的怎么能行呢?加香的这个期间还允许销假,加香不进堂,起七不销假,你就说你在这住过,你很熟,一起七就不让你进堂了,人家正在打七,你来打闲岔。这道场里安静、顺气、和合,共同在一个道场里住,那就是期头来,期头走,这客堂里没有什么话说,闹了气、打了架走了,这客堂里要挂牌,再不留了,名称就是“永不销假”,你永远不要来了,你在这儿闹过气,闹过常住,这个不行。不是现在这个样,我想走就走,我不想走我就在这儿吵吵闹闹的,那个不行啊,要和和乐乐的,顺顺当当的,再来大家喜欢,你弄的别别扭扭的  不守规矩,你来了,这些纲领书记、客堂里的师父看见也不喜欢,这多没意思啊?你要是送到上客堂里,这寮元看你不喜欢,在这儿犯过规矩,他马上叫你走。
    有些事情啊,不知道,来往的出家人,赶斋的跟挂单的还不一样,他来了他想赶个斋呀,也不准备在这住,这怎么办呢?他要吃顿饭,客堂里跟僧值师就不要叫他到斋堂里吃饭,到哪儿吃饭呢?就是大寮里典座、菜头,一碗饭一碗菜给他端到那个廊檐底下  他在那儿吃了饭,也不要到客堂了,就走了。要是挂单的,来的时候大家都吃饭了,安排过二堂,不能大家都在过堂,进来个人坐那儿就吃,这个过二堂,僧值师父要招呼一下,他来了嘛,他想在这发心住嘛,那就过二堂,来赶个斋那就不能过二堂,就是来的晚了,大家吃了饭了,他还想在这儿吃顿饭,那就在大寮里找个碗筷子,盛点饭吃吃  他就走了,是这样搞的。这说一说,丛林的制度,长长短短的,多的不得了,你看规约上一大本子,就是说这一天的事情,知道了有好处,自己也不犯这个规矩了,别的同参道友还能跟他说说,帮帮忙,共同的走上清规戒律,这就是真真正正的佛教徒,踏踏实实的禅和子。
    象我十多岁出家的时候,那庙里真苦啊!大一点的寺庙,冬天勉勉强强的打三个七,就算很不错,怎么?常住没钱,没吃的,你看现在,不管大庙小庙都有吃的,以前最出名的是高旻、金山,他那打七打的多一些,天童、西天目那也是坐长香的,有个时间他是东单的师父去赶经忏,有个时间哪,东单西单都要去赶经忏,那时候贪心也太大。就是天童,他到快过年了,地方人民要在天童打四堂水陆,就那四堂水陆给的钱给的米呀,天童住五六百人,这一年都吃不了,那怎么呢?这一堂水陆是四百担米,一担是一百四十斤,四堂就一千多担米,他这一堂水陆中间,有两个上堂,两个平斋,上堂斋是二十担米,平斋一堂是五担米,二十担米那时候钱也不少,平常还拜《梁皇忏》,这钱一多了就麻烦,怎么麻烦呢?日本人打仗,宁波算是个海口,日本人经常在宁波那地方撂炸弹,观宗寺的那些出家学生想到天童去避难,天童不让,不准……
    有道无道,吃穿重要,把这个饮食要弄好,菜饭都要吃新鲜的,饭要熟,菜要烂,盐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是大众要吃这个好味道,不是,因为常住大众一天到晚用功,修行人、坐禅人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哪还晓得这个饭是什么味道?不品这个啦!因为只顾着修行哩,可是这大寮里可不能不管哪,为什么这典座要尝食呢?这个菜煮好了,典座要用那个小勺子舀一点汤吃一点,先尝一尝,监斋菩萨没有供佛先吃要给三铁棒,典座可不是那个意思,这饭菜做好了,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你就来供佛呀?那大众都要吃的,你这饭菜做的好,他就是不分别,吃下去也有好处,饭要熟,菜要烂,老年人青年人都能吃,现在又不是没有油,那么多的油你不赶快吃啊?大殿里蹲的都是油,早上烙些油饼,大家吃着不是很好吗?青菜要是多了,早起要吃点包子,一定要吃稀饭,不吃稀饭不行,简单的小菜,油多放一点,锅热了多炒一炒,油在锅里一炒它就跑到菜里面去了。你们大寮还不会做麻油饭,那得几斤油,麻油饭怎么做呢?先把菜炒好,把米炒好,菜不要弄的太烂,因为马上还要倒到锅里去,多掌点油,烧火的时候看着一冒气呀,米放进去,不要加柴了,看情况,不要烧糊了,快盖盖子了,把这个菜丢到锅里边,把油一淋,淋到菜上、米上,锅开了,把着铲子抄几铲子,翻一翻,扒一扒,把这个拍子(锅盖)一盖,盖严,这个油啊,它都跑到米里面去了,这要掌点盐,不是有两个锅吗?那个锅再炒点菜,打点汤,吃麻油饭得吃点汤,不要弄这个菜、弄那个菜,行堂跑来跑去又忙又累,这个菜也要少一点,因为饭里己经放了菜。饭差不多了,吃饭的时候,饭头去打叫香,打叫香回来就打饭,把菜打好,打出来,行堂再去大寮里拿菜拿饭,把筷子、碗摆好,这开梆按说是典座开的,典座一开梆,禅堂里听见了就开静,维那师就招呼穿海青,扬板扬完了,典座敲三槌火点,禅堂里出堂,大家向上拜一拜,穿袍搭衣过堂,班首带班走,维那在后,维那前面是敲引罄的,到斋堂里吃饭还不能穿草鞋,上殿、过堂要穿袜子、穿鞋子,吃饭、下殿回来,把鞋子、袜子脱了,穿上草鞋跑香,是这样弄的,现在就这几个人嘛,这样跑跑坐坐也行,要真正上正规啊,我们这个样还不是的,不是的,跑跑坐坐也还行,现在大家在这里用功,没有这些次序也不要紧,就这几个人嘛!
    回到禅堂里来,班首带班回来,班首、维那到位一问讯,维那招呼说:抽衣脱海青,大小架房赶快,进来跑香。不能说你吃了饭到外头转转,找人说说闲话,那不必要。下了晚殿要休息,下晚殿一回堂,问讯抽衣脱海青,上殿要穿鞋子,脱鞋袜换草鞋,去小净,赶快养息,这儿没广单,就在自己房里休息,要坐好这枝养息香,你下了殿也辛苦了,赶快养息,不要这里说说话,那里说说话,说这做啥哩?客堂里边,库房里边做事的人有些话要说,禅堂里的人没有事就去休息了。听见起香,叫香响了,赶快进堂跑香,不要在外头转,一个用功的人,依自己的性格不行,一定得受常住的教规约束,那你才能用一点功啊!不要到人家房里去,你又不是僧值,你也没有事嘛,这些人没有来上殿,没有来坐香,僧值要去看看在做什么,其他的人都要休息,休息好了来坐香有精神用功,我们这修行人哪,全靠有精神,精神好才好用功,你说长道短的不是费劲吗?不要议论常住,你议论什么?你天天吃饭睡觉、吃茶吃水都是常住大家给你弄的,你还有什么说的?要发道心,要时时刻刻生惭愧,道场里面以无事为兴盛,大家清清净净来修行,这就是兴盛,这丛林就兴起来了!他对你有意见,你对他有意见,说长说短的这个不行。为什么早殿僧值要出去呢?一个是礼四圣,一个是到处看看,看看有没有人说三道四不上殿,这就违背了常住的制度,那弄不好客堂还要叫照客去喊他,你为什么不上殿啊?三回起单,不能住,宁可无人,不可无法!丛林有这个制度啊,人少不要紧,得有这个制度,没有制度不行,大家不会安心在这修道,这说一说,我现在在你们前边,好像不说也有因果,你应该说嘛,不说也不好。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有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道而来,人我是非没有了,自己修行都忙不及啊!还能有时间长长短短的?没有。临济禅师到大愚会下,三次问话三次被打,不知有过无过,大愚说:黄蘖这个老汉,婆心太切!临济就开悟了,这不是他们一言半句就开悟了,是因缘熟了,因缘不熟,就是怎么打、怎么说也不行!那就是我们在这修行,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佛菩萨、善知识的慈悲摄受,你就是证了四果阿罗汉,佛不加被的话,你什么殊胜功德都成就不了,法云地是十地菩萨,他威德炽盛,佛不加被就没有办法,无边阿僧祗诸大菩萨想见普贤身都见不到,为什么?他没有修普贤行,道场里面要修苦行,要时时刻刻忏悔,不能懒惰,一懒惰就要堕落,要护持道场,关心常住一草一木,不能浪费,不能多用常住的一针一线,应该是大家的,要发给大家,东西是供养三宝的,不是单单的供养哪个宝,三宝都要供养,佛宝、法宝要常住负责,常住要维持道场,没有钱不行,说现前僧物,一个也不留,那常住需要用的时候怎么办呢?佛己经灭度了,供养佛的东西谁也消受不了,不能把供养佛的东西卖了,谁能买得起呀?大悲佛祖的东西,谁也没有资格估计这个价钱,常住的东西不能随随便便拿去就用,那你要负因果责任,这出家信佛没别的,第一条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一点也不会错,你说:我不相信!你相信也是这个样子,你不相信也是这个样子,你跑不掉,你有本事也不中!说是“因果佛性常自性”,你虽然是没有见性,你还是有佛性啊,否则你修行什么呢?要相信自己有佛性,修行哪一个法门都能见性,参禅是见性,念佛见自性弥陀还不是见性吗?不管你是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不持戒还是不行,不要说是我们凡夫了,就是证了果位也不行,犯了戒也要堕落。可是这样,要是修行见了性的人,那就不容易堕落了,见了性的人就不被这个生死所约束,生命等虚空界,那就是这一切处之中无在无不在,我们要赶快修行,不是说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历代的善知识明心见性成佛的多的很哪!我们现在怎么还没见性呢?生死还没了呢?我们要问一问你是不是一心一意在这里修行?说放下来,你放下没放下?说忏悔,你忏悔没忏悔啊?犯了四根本戒,不通忏悔,如人斩首,不要说是犯了根本大戒,就是犯了十三僧残,忏悔就难啊!得有二十个清净的比丘帮你做事法忏。这现在你说忏悔了,光嘴说,没有一点实际,没有一点表示,按《梵网经》上,忏悔要礼三十天佛,得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花,种种异相,罪便得灭。你是不是这个样呢?忏悔就是三年五载,总要有一点忏悔,时间久了就清净了,不是弄个两天算了,那可不行,就是没有犯戒,那微细的戒很多呀,一个突吉罗犯了,你修行坐禅就有妨碍,比如一个水囊,穿一个小眼,水就往外流,这也属于不清净。
    要时时惭愧,要时时用功,用功就是真惭愧,惭愧就要真用功,吃饭睡觉要注意,自己的功夫话头还在不在?把自己的功夫用熟,二六时中一切处都要用功啊,你是要了生死的,不是马马虎虎算了,马马虎虎的算不了啊!功夫不现前你生死不了,还要等到什么时间呢?要努力今生就要解脱,不要等来生啦,来生靠得住靠不住不一定啊!这今生要努力把自己的功夫抓紧,你也没有其他的负担嘛,你又不养活孩子老婆,你吃都是别人给你做好的,你吃饭穿衣有了嘛,你不要操这个心了,多多少少的还有几个钱哪,用几个钱还是有唉,你还有什么观点呢?你想发财呀?你想那个作啥呢?不管怎么你这个和尚衣服穿上了,你不要辜负你呀!要时时刻刻的一切时一切处照顾你的功夫,你是专门搞这个的,不要空过这个日子,不管是白天夜晚,坐香不坐香,你这个功夫要照顾好,一时因缘成熟,禅堂里钟板键褪,磕着碰着,就要明心见性,催板!
开示三十八
    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要把功夫用熟啊,那不是个小事情!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占优势?时时刻刻都要检验一下,这全靠自己,用功的方式方法有人说一下,真正用功全靠自己。他们说,高旻寺来果老和尚人家发心用功的时候,到斋堂里添好了一碗饭一碗菜,他把菜碗端起来当饭吃,饭碗放在桌子上用筷子夹,他这个人在斋堂吃饭的时候功夫己经现前了,没别的,就是功夫熟了,拈来便用,你说我们学别人学什么呢?就学他那个认真,学他那个踏实!这古代的祖师,他们都是从不纯熟达到纯熟,开始功夫都不熟,古人在哪儿住,就是十年二卜年不动,叫“久参有禅,久住有缘,”你住儿天到这儿去了,住几天又到那儿去了,你怎么用功呢?还有的他嫌功夫慢,想快一点,这也不行,菩萨用一个功夫就是多少大劫,你看你用这儿天你就嫌烦,这个可惜呀,没有个长远心,佛说这些方法哪个不能了生死啊?有的出家多少年了,怎么还没用好呢?没别的,就是没认真,没当成正事来干,整个被这些妄想名利,被它夺了,就是自己也没有放下,你既然自己放不下,这工夫到哪一天,到哪一年呢?不要老想这想那的,你自己打自己的闲岔,你放不下、丢不开的心,那就是个妄想,占领了修道的阵地,自己既然发心出家修行嘛,那要认真,要踏踏实实的把功夫弄个水落石出,今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载要弄个踏踏实实,没有不成功的。
    为什么不一样啊?人的根基不同了,本来哪有什么看话头啊?还说个什么念佛是谁呢?佛法不是死的,马祖在世,马祖说的可比现在简单,马祖当初开道场最先就是现在的佑民寺,那时候叫洪州,洪水多呀,马祖有人亲近他,他也没说什么,他说:即心即佛。可是那时候的人闻到即心即佛,有很多人得利益。公案上有个法常禅师,他就是闻到马祖说即心即佛,他就明白了,说一句,明白了就明白了,这就是“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他见是见了,还没达到实际,要行解相应。前边这些祖师,他们就是很实在,闻到这个法门就踏踏实实,三十年、五十载不变,我们总想省点劲,总想一开始就得很大的好处,总想赶快成佛,这成佛不是你想成佛就成佛啊,要三十年五十载不杂用心哪!我们现在这个心多杂呀?赵州亲近南泉开了悟,还要三十年不杂用心,香林禅师四十年才打成一片,不是你到禅堂来走一下,马上就成片了,四十年哪!才打成一片,没有那么快,你想快不行,什么是杂用心?你用用这个,用用那个,那都是枝叶。话头就象敲门瓦子一样,念佛是谁就是敲门的瓦片,为什么敲门呢?因为里面的人你没有见到,参禅就是要亲见本来人。说个比喻,小孩子到外边玩去了,回来一喊他的妈妈,妈妈没有答应,他又喊了几声,妈妈没有答应,这个小孩就哭起来了,用功也是这个样子,一心要见本来人。
    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你说到哪个地方找一个善知识呢?你找嘛,现在也方便,坐在火车上、飞机上,也不要动了,一天就走几个省,找没找到呢?古代的参学,跋山涉水,费尽草鞋钱,自己有几个钱都买了鞋子穿了,闻听善知识的道风,不远千里而来,心心常在道,念念不离宗,一天到晚都在道中行,你现在是不是念念依靠佛菩萨,依靠善知识指一条明路呢?可能不是,时代不同了,人心也变了,你就是找到一个善知识想问个明白,因为自己也不明白,别人说也不晓得明不明白,马祖不是说了吗?即心即佛呀,你向外求怎么能行呢?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己就是佛啊!你到哪儿去求?往外求不行啊!自己要踏踏实实的,把自己应该守的戒守住,不要弄的又犯了戒,那你忏悔就来不及了。
    想了生死总是个好事,什么是生死?妄想烦恼、长长短短、人我是非,这都是生死,生死在哪儿?生死就是自己起心动念,放不下、丢不开,不能忍、不能让,这不都是生死吗?生死把我们包围了,古来人不得己,要看个话头,这个话头近多少年来,看法也不同,认识也不同,诸方的这些善知识,这些老和尚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看法,古人说:行也禅,坐也禅,那就是功夫用的恰当,功夫有力量了,你行都不知行了嘛,你还有什么妄想呢?功夫得力了,有了劲,能把烦恼妄想摧走,转成了一个正念,这磕着碰着都能悟道!你功夫没用到这个时候,你只顾着分别人我是非、长长短短的,你就是磕着碰着也不行,功夫没用上嘛,也就是根本没用功,只顾着妄想呢,吃也在打妄想,要吃的好一点,穿也要穿的好一点,一点苦头吃不得,一点委屈受不得,只听好话,对自己有一点不如意烦恼的要死,哪里还谈到用功呢?用功是什么?用功就跟那木头人一样,外边的音声色相入不进,内里边不动,古人说,你如是,我也如是,彼此的见解.彼此的受用达到一致,这才说用功啊,现在基本来说尽是打妄想,就是看一两本经,也体会不到经的义理,我们想学习学习教理,这是个好事情,学习教理要依义不依语,要善解善会如来之义,明白了嘛就算了,不明白就赶快持戒坐禅,弄个水落石出,也不辜负我们出家一场。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话头看的纯熟,外边的音声不动心不动念,内不起贪嗔痴,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你不要着急,你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不是到哪儿找一个出世法,世间这些贪嗔痴,这些染,这些爱,这些甩不掉丢不开,这就是世间法。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这不是说的很明白吗?你就这个样就行了,虽然是祖师很容易说出来,心平,我们心平不平呀?我们平不了,那就不能把功夫甩掉啊,前边的祖师说这一句两句的,我们能够用上就行了。
    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我们从父母生下来很自然就染上了,不要费力,我们用功,总是落不住,一会儿就不晓得到哪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太熟了,妄想习气,染缘太熟,这个念佛、看话头太生了,旁的没什么,自己要放下来,把这个生的转熟,熟的转生,妄想烦恼把它转生,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一天、半天,不染一尘,不生一念,那就是功夫熟了,你不提它也现前,你睡着了它还在,这就要很努力,很认真,一定要把他当成个大事,生死大事啊!什么也没有这个要紧!什么也没有这个主重!这个样子道业可成,不这样用功,另外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都没有,只有自己努力,要实实在在,把功夫用熟,自然得一个很好的水落石出,那就是今生不辜负出家了。
    佛教提出来四根本戒,要是犯了四根本戒,出家在家都是违法的,别人的东西,一针一线都不要招,就是父母的东西也不能招,拿了也算是犯盗,拿了东西别人不知道,这伽蓝菩萨总知道吧?不管是大东西小东西都不要拿,你自己的东西不喜欢别人拿,别人的东西我们也不要去拿,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要持戒修行,说瞎话,不实在呀!修行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修行人更不能说瞎话,不能欺骗别人,不能损坏常住的一草一木。那要考究起因果来呀,这一点也不能犯,你说那一点小事马马虎虎犯了就算了,那马虎不了啊!古代过年过节,庙里都散些点心、吃的给大家分分,有一个师父离家很近,散点东西,他没有舍得吃,过年初二,想拿到家里看看父母,说这个因果微细呀,他把常住的纸拿了一张包点心,这人也很好的修行,后来他圆寂了,据他的修行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伽蓝菩萨拦住了,说:你修行很好,生极乐世界是可以的,大众发一点东西,你拿去给你父母吃,这是应该的,这完全可以.你不该把常住的纸拿一张,那要算算帐,你还了再生西方。
    那一年,我在云居山,方丈是性福和尚,他跟山底下的老百姓玩的很好,老百姓到山上去吃点饭,弄点毛竹,有一个人他在那里吃了顿饭,拿了个毛竹,准备拿到家里用用,看天还早,就睡一觉再回去,一觉睡着了,伽蓝菩萨跟他说了:今天吃这顿饭,拿庙里一根竹子,我给你记上帐了,以后要还哪!伽蓝菩萨不是一个,很多的。性福和尚不是死了吗?要跟着他那个作为呀,多少年做的事情,那要下地狱的,虽然是方丈也不行。他死了,说你现在不要下地狱,这里有点债你还没还,你把常住的东西送给山下的老百姓,你送了多少年了嘛,你早晚把这些东西讨回来,再说下地狱。就这样啊,他经常到山下去讨东西,那记的清的很!我在客堂里,山下有的老百姓来说,性福和尚到山下讨债,他们来送债,有的送几斤米,有的送儿斤油,你看这因果多认真哪!你把常住的东西送给人家,伽蓝菩萨给你记上帐了,你送你还啊,你不还叫谁还哪?常住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你不能作人情,作人情不行啊!不管你是什么执事,你不能随随便便的把常住的东西送人,你自己也不能乱用,你不能说我是个什么执事,我用用,你不能用!比如大众分的东西,你有一份,大家还没分呢,你另外搞,这有因果呀,这弄不得。
    古代的执事他都很认真,洞山,方丈和尚受了凉,感冒了,他那个侍者想到库房里拿块生姜,给方丈和尚发发汗。库头说:拿钱来,常住的东西我不能随便给你。方丈赶快拿几个钱去买,古代的这些纲领执事都是讲因果,后来方丈老了.就向大家提出来库房里那个卖生姜的作方丈。杨岐禅师他是库房里管帐的,他有两个灯,以前煤油也没有,他喜欢念《法华经》,他自己弄了一个灯,他夜晚记帐的时候用常住的灯,看经的时候用他自己的灯,他那个灯放到常住的灯上边.他为什么这么放呢?以前点灯用灯芯子,点时间长了会往下滴一滴油,他那个灯要是滴油会滴到常住的灯里,他不背因果,要是把常住的灯放在他的灯上边,时间久了,常住的油就会滴到他的灯里边,后人纪念他,库房里有付对子:杨岐盏灯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就是两个看库房的。
    凡是经自己手,所做所办的,这都有因果,要是浪费了常住的柴米油盐,这都有因果,那样说不是出家出不成了吗?这样子紧张?要按说还就是这样,这就是出家,这就是真实出家,就要警策一下,不然你弄了你就堕落了,你修行修不成了,要这样认真,不背因果,不犯戒律,那你要是这样的话,戒一点也小能犯,那我出家出不成啊,确确实实是一点也不能犯,犯了你就承当因果责任哪!你天大本事也不中!古代有很多公案,有个老修行,他看《法华经》,他海欢吃茶,池泡那个茶底总是留点,不吃,倒掉,本来他修行很好,就是喜欢倒这个茶,就说水不能乱用啊!按佛教制,比丘一天连吃带用,只有七厂半水,你多用了你就要负责,他连倒带浪费,阴曹地府给他攒了一大缸水,他生西方的时候被拦住了,说:这都是你浪费的水,你喝完了再生西方!那么大一缸水,他怎么能喝的了昵?他坐那坐大哭啊,地狱里来了一个鬼王,他说:师父,您老人家在这儿哭啥呢?这个鬼王他是老师父生前喂的一只猫,猫要吃老鼠,杀生害命呀,怎么办呢?他把猫脖子上拴个铃铛,猫一动,老鼠就躲了,经常的,这个猫卧到老和尚身边,念《法华经》它听了一点,因为这个善根,猫死了就成了鬼卜,他要报老和尚的恩哪,他喊一声,手下的小鬼都来了,都争着喝水,这水都是老和尚念《法华经》用过的水,这些小鬼一喝,都超生了。
    佛问什么事情,他下面都有话说,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佛问阿难,当初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殊胜光明,非是爱欲所生,因此发心随佛出家,原本指望如来惠我三昧,令我解脱,到现在才知道,彼此身心,了不相干!那就是如来有无量百千三昧与我何干呢?如来想给能给的了吗?可能我们也有这个过程,以为我出家了,有佛的摄受,这个不行,一定要自己脚踏实地去修行,阿难靠佛都靠不住嘛,佛涅槃几千年了,你靠佛怎么能行呢?得全靠自己修行,不管过去、现在、将来,这修行完全靠自己,你自己要是不修行,你靠谁都不行,就跟吃饭一样,自己肚子饿了,别人帮忙吃不行,就象修行一样,自己的生死自己了,靠别人,靠善知识,靠佛菩萨,他只能说一下,叫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他也不过说一说,勤修戒定慧得我们自己来修,我们的贪嗔痴得自己来去,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那就是不管社会上这些事情,古来的出家人都是在山林树下,在旷野孤身一人修行,那个时候虽然是那样苦,可是得道的人很多,这现在种种如意,般般现成,怎么还没有弄的好呢?就是自己没有努力、没有认真啊!其实现在这个生活好,吃的好、住的好,钱多,他本来与道不相应,富贵修道难嘛,有福报的人,你叫他修行他不干!要苦行得道,要是快快活活的能得道,那不是都得道了吗?人多想快活呀,做一点事情就懒的做,应当做的没做好,应当修的没修好,我们自己不认真,我看什么时间也不行,不但今生不行,来生也不行。古人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那就是自己既然出家了,在这个佛教里面要认真哪,你强强勉勉也要弄一下,不是来混的啊,混那不行,常住制定的制度是成就我们修行的,我们得接受这个成就,得很欢喜这个成就,成就持戒坐禅,成就衣食住房,总在一起,就是要成就我们了生死,没别的!在家的佛教徒在庙里边出功德,做事情,这都是成就我们哪,常住管事的师父,跑香坐香这是禅堂里维那师父成就,他认真的成就我们,我们要认真的接受这个成就,把香跑好,把香坐好,把功夫用好,你要是用不好,大家成就不是白成就了吗?你辜负了禅堂啊!修这个禅堂作什么?就是在这坐禅嘛,你坐没坐呢?你参没参哪?你口念佛,你心里念没念呢?这一时一刻呀,就在这里考察自己,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别人不知道就混过去了,你吃饭,你坐在斋堂里也不要动,别人给你添好,你要多就多,要少就少,你吃饱了你还不用功啊?你自己不用功谁替你用啊?
    出家也多少年了,什么方向还没弄清,在这争来争去,凡所有争就不对!释迦牟尼佛是无争,你用这个功,他用那个功,也不要争嘛,有一个争论,那就落到世间法上了,世间法就是要争啊,你争我夺,我们佛教是与世无争,就是跟我们这里边的出家人也不要争。古代的祖师说话,不过也是个人的一个认识,他提一下,也不象现在这样争起来了,吵起来了,那有什么用呢?解放前也在那争,这解放后还更争的很,争什么呢?别的都还好些,就是禅堂的人有点争,一个要争着看话头,一个要争着参话头,这个样子对不对呢?你各人把你自己的功夫用好,这都对,你在那一争啊,都不对了。你要是话头看的恰恰当当的,怎么能争呢?参也行嘛,你就参嘛,你不要争,古代南宗北宗有点争,这南宗北宗都是对机不同,你要一争就不对了。
    六祖或是因缘到了,他应该出来了,这大概是热天,他还是穿的在家衣服,还没剃头,古代晚上都没有坐香,都是自己用功,天黑了,天上有月亮,这出家人都在廊檐下乘凉,古代,我们大的寺庙都有幡,后来经过几次摧残,把这东西弄了,光孝寺夜晚刮了点风,那个幅在那儿一动一动的,两个出家人就争起来了,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要按说,他两个说的都对呀,确确实实是风动啊,风一吹那个幡动了,还不是幡动吗?六祖在那里说话了,或者是不说也不行,应该说一个实际,就说: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这是究竟法呀,他说到实际啦!这其他的出家人一听,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怎么能说出这个话来呢?就传到印宗法师那里了,印宗法师他是明白人哪,是讲《涅槃经》的法师,就请六祖来问话,说:久闻黄梅衣法南来  莫非行者?这六祖看因缘实现了,就答应了,说:不敢当。不敢当的意思就是承当了。印宗法师就问:你既然在黄梅得法,黄梅有何指示啊?你得的什么法,可以说说吧?六祖说啊:没有指示,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指示什么呢?这一说说的印宗法师很尊重。也就是多少年来,又是如来禅,又是祖师禅,这个时候六祖就说出来了,不过没有解释就是了,那就是禅定解脱就是如来禅,见性成佛这就是祖师禅,要这样体会。到现在出家多少年了,也没弄清什么是如来禅,什么是祖师禅,看看祖师的语录,有些事情是要知道一点,知道了你的生死还是没了,你还是妄想执著,现在我们分析比较,说长说短,这还在意识上弄,了生脱死,这是不生不灭法,不管是参禅念佛,开端都是在生灭之中,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就不属于生灭了,要这样去行。
    这现在你看看,苦人还是多,吉安这一下岗是六千人,六千人怎么办呢?马马虎虎安排了三千人,还有一半没有安排,在城市里面吃水也要钱,一动就要钱,市长很困难,这农民不管怎么样他还好一点,他种地就有饭吃,城市里边不好弄,你想弄钱到哪弄?这个时候出家人还算好一点,你不要操那个心了,庙里边按说也很困难,原来的山地都没收了,文化大革命,青原山的地都被人家占去了,不给了,说也不中,他们这些头头说了几回要给点菜地,光嘴说说而已。我们现在要种点菜,种点茄子,种点辣椒,杂七杂八的多种点,有菜吃,有饭吃,这一天一天不就过去了吗?现在种菜也不是很难,还有几块地,就是有些石头不好弄,把那石头地扒扒弄弄,栽点菜,社会上种的菜,天天在那儿打药水,那个菜吃了并不好.我们自己种的菜,吃着也好一点,要自养,·靠饭房子的零块乱草要弄干净,过夏了,蚊虫也少一些,弄卫生,不光是坐香,也要做一点事情,做一点事情身体也好些。
    时代呀,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变动,国家的意思,原来是寺庙,现在社会上占住了,你慢慢的还要交给佛教,这些寺庙以后都要住和尚,住出家人,现在人家在这儿考虑什么呢?有些和尚不怎么样,很难让人相信,这社会上存在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他和尚几千年存在,他们在一边看,看这个佛教里边有些和尚,有些地方,弄的还挺好,还很有次序,和尚也不怕苦,五台山那么苦的地方,草都很少,他在深山里头也不着急,你看这和尚!有的真看破了,如法如律的来出家修行,还算真不错,有的也不是的,这佛教里边也不安定,也很复杂,复杂什么呢?各种各样的想法观点不一致,这就乱了,乱了也不能怎么样,你再乱也没有文化大革命乱,你乱你能怎么呢?你也乱不起来,你这个和尚里面要是真乱了,他国家就要管你了!放下来,踏踏实实的修行嘛,古人说:画蛇有脚即非蛇。你既然穿了和尚衣服了,这些事情你还得做呀!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念佛是谁,怎么?念佛的多了,我们这个国家,好象是人人都知道阿弥陀佛,小孩子也知道。虽然是在这儿用功,假若是这个戒要持不住,所有的用功都不能成就,不要弄多了,就是沙弥十戒都不容易守,沙弥十戒都守不好,还能守比丘戒呀?古人提出来,一粥一饭,那是信施之膏,行人血汗哪!这古代的出家人还能修庙哪?不修!如来在世,把这个修庙的责任,附嘱了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和尚就是持戒坐禅,持戒坐禅是出家人的木分。我这儿天到外边走了圈子,!哪个庙里都是住人不多,房子那么多,还要修房子,修的很考究,这些人寺庙里都是嫌钱少啊,嫌没钱哪,想办法多弄钱,一个庙的当家、知客、方丈,古人说了,假若是方丈持戒坐禅的话,人家可能都会持戒坐禅,因为他是一寺的方丈,他是整个丛林下的依止师,现在这时候跟以前不一样了,他或是在社会上有点地位,有点权力,他能给大家办点事,他就坐了当家、方丈,大一点的寺庙有方丈,小一点的哪有啊?就是一个当家他就做主了,本来这个出家人,有一个房子住,有一件衣服穿,有点饭吃,不要再搞了,那搞什么呢?你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持戒坐禅的?那为什么他还在那搞呢?因为他没有持戒坐禅,持戒坐禅这个心才能定下来。说不管怎么样,这一个道场里得有禅堂,你在禅堂里坐坐,你总收一点心吧?总没有那么多狂心杂念吧?僧装、素食、孤身,你说这些寺庙里男男女女混到一起,这是干啥呢?想做什么呢?
    有人说我这个功夫用不上,要按说,用功本来不难,你念个阿弥陀佛不就行了吗?你非要弄那些名名堂堂的干什么?名名堂堂的你是自己打你自己的闲岔,为什么这工夫用不上?就是这名名堂堂的太多了!纲领执事,大家要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就算了,这一粥一饭这是佛制啊,并不是说你是个当家,你是个方丈就可以随便立一个规矩,你不怕堕地狱啊?可是他也不怕地狱,他也不承认,用功用不上的,不是别的,就是你这个放不下,古人说:放下即是!我走这一圈,看到这寺庙都是很好,很庄严,谁穿破衣服呢?没有啊,穿的很漂亮,他也说他在那念佛,他也说他在那看经。我在相国寺住了几天,他们很喜欢,有的人认得我,因为我在云居山住了几十年嘛,云居山现在是比不上以前了,虚云老和尚在的时候,那肯定要好些,因为老和尚有道德,人们都很喜欢跟着他,老和尚圆寂以后,那里还有三十多个从云门寺来的,现在大部分都没有了,这人命无常嘛,谁还能活千年万年哪?佛教要千年万年!佛教是人民相信,佛教徒是人民,有人民就有佛教!
    说时代不同了,都是在这里搞这个,你说哪个庙里不在那搞钱哪?住的都是考究的很,吃的也考究,吃那么考究还不行,怎么不行呢?没有限量啊,他这个吃东西,就是好了还想好,就跟不守规矩的一样,他这个不愿守,那个他也不愿守了。我在那看了看,我看哪,象青原山这样的我看还少,没有几个,这青原山是不是能变成他那个样呢?我看也很容易,说变就变了,这人心他不长远哪!说是持戒坐禅,他是不是长期的持戒坐禅呢?他为什么不长远呢?在这持戒坐禅之中他没得到一点好处,他为什么没得到好处?他没放下,他的贪嗔痴,好吃懒做,他这个心太重了,他就得不到好处。就跟印光老法师说的,欲得佛法利益,就在这恭恭敬敬中求,不是随随便便的,快快活活的,端茶饮水的就得到实际了,不是的,那就是吃得苦,耐得烦,受得委屈,作为佛门的大器,得有志气,我是个和尚,持戒坐禅是我的本分事嘛,我也受了戒了嘛,要在这儿想.不是我看你不守规矩,我也不守规矩,那就弄糟糕了。你不持戒,我受了戒,我要持啊,你不守规矩,这规矩是祖师制的,我要守啊,不能随随便便,不能跟着流浪,要有主宰,要有志气,把自己的志向立起来,立什么志向呢?持戒坐禅!说我是持咒,你持咒也好嘛,我是念佛,念佛也行嘛,这个时代不同了,禅堂里边允许念佛,小要出声,人家都在那里静坐,就是不要出声就行了,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跟话头看到一念不生,有什么区别呢?不要变动,只要有饭吃,有件衣穿就算了,那卜什么呢?那要好好修行,大家六和僧在一起,你也持戒,我也持戒,你也修行,我也修行,这就和合了。
    我们这里不管怎么样,还有儿个人打坐,这是好事,好事是好事,不要变动,吃饭穿衣都有了,你只把你的功夫用好,你念佛你就行住坐卧都念佛,你要看话头,吃饭穿衣话头都要在,没有哪个时间不是用功的时间,你睡觉了,你要锻炼的梦中念佛,梦中阿弥陀佛不忘,你这个佛念的就行了,你看话头,梦中也要话头在,你这个烦恼妄想就少了,你这个病苦也少了,大部分害病都是吃东西引起来的,古人说,比丘有病,以减食为良药,不要吃这吃那的,你是个修行人嘛,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当成个很主要的事情,你不这样就忘了,你不这样一心一意照顾自己的功夫,你搞到什么时间为止呢?说来生,来生靠得住吗?人身难得啊,我们今生还不好吗?今生人身也得了,佛法也闻了,多好的个条件!不要等来生了,你们年青人,还有精神哪,赶快用功.不要等了,等来生就靠不住了,就得自己努力前进,催板!
开示三十九
    既然来出家,就要受戒,经上说,千里之内找不到一个受戒的师父,可以自己给自己受戒,这是佛许可的。现在各地方开期,要好多钱,刚出家的他哪有那么多钱呢?没有钱不准受戒,这就算穷人不能受戒,这就违背了佛教,违背了释迦牟尼的大慈悲,现在我们也不管他,你想管也管不了,你多事了,管他作啥哩?你们要是真心出家,本来我不出去的话,四月十五给你们儿个没受戒的受个戒,因为你们在这儿住了这么久了,在这里求忏悔,道场里也要负点责任,就受一个方便戒。为什么礼拜诸佛呢?诸佛加被,你得了戒体,这是个大事情,别的就是说一个戒相,这一条一条的得说说,戒体、戒相、戒用都要知道,再一个很主要,你能不能守住戒,你受了戒你又破了戒,这不行,破了戒那就不是出家人了。
    佛出世间,就是为了发明心地,就是为了我们不明白这个,佛才出世,能不能领会这个呢?或是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是当初好心出家,在这里弄几年弄的很疲倦,那就是当初你因缘出家,现在又有一个因缘就变了,有的出家几年又还俗了,这个样子不行啊,出家受戒是个终身制,尽未来际以佛为师,要执持净戒,常修梵行,为什么开始想修行、想持戒,怎么中途又不弄了?这就把人生所有的时间都耽误了,修行要有一个时间,道场他就是成就我们时间来修道,道场成就修行,尽量的减少事务,减少什么事务呢?劳动、做事这都算是事务,染心、爱心、贪心,这也丢不开,那也放不卜,这都是事务,你有了饭吃,有了庙住,要按说应该放下来,把当初出家的目的时时刻刻放到第一位,古人提醒我们:坐卧不知原是道,只恁忙忙受苦辛!道场里边,做一点坡事,这都是小事,主要自己的思想放不下,这个就难搞,你这个要放不下呀,道业难成!这修道没有别的,就是你所用的功夫使它念念在,妨碍你用功的这些事丢开,不要继续它,再一个,就是你在社会上所染的这一切,贪财好色,争名夺利,这都是妨碍修行的,古人搬柴运水,迎宾待客都不妨碍嘛,为什么你这一点习气甩不掉呢?你就说你放不下,你放不下能怎么呢?说你想在社会上搞番事业,你能搞吗?你能作皇帝吗?你看人家顺治皇帝做了那么多年不干,那真是放得下呀,虽然他是个在家人,他比我们还放得下,我们是出家人嘛,不要贪了,你也贪不了多少,你贪到一点能怎么样?最好是放下来,放下来持戒坐禅,我们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弥勒菩萨观众生受苦,提前下生成佛了,没有这个,这是邪气!现在已经邪到我们佛教里面了,说某人就是弥勒下生,要按说现在才第九个小劫,第十个小劫弥勒才下生,佛前前后后说的很明白,一个小劫就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还早的很哪!我们佛教徒要有个正知正见,你们年青人多看看《楞严经》,现在他们提出来《楞严经》不是佛说,你看这胡闹不胡闹,说《华严经》也不是佛说,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呢?因为他也看经,那《楞严经》上说,任你多智禅定现前,你会坐禅,你会入定,若不持戒,你还是个魔王!他这样搞一下,那样搞一下,他怕别人看了《楞严经》说他不对,他就提出来《楞严经》是假的,有些特别是学密宗,弄个年青的女子在一起,说是双身法,成佛快。
    经过社会主义教育,他们有一部分人很好,不管社会怎么转变,他们还是持戒坐禅,有一部分人对佛教没有什么认识,那时云居山讲究劳动,不劳动、劳动差不行,不管是受戒不受戒,修行不修行,你能够劳动啊,那么都可以。这一部分人都相信虚云老和尚,社会的转变,他们不相信。跟走路一样,他这个路不走了,他另外还想走一个路,有一部分人就接了性福和尚的法,象现在的一诚,他就是接了性福和尚的法,接了他的法,那就是靠拢性福和尚,那就离开了虚老和尚,性福和尚准备要在云居山传一百个法,那就得听他的话,得听他安排,他的法子对修行不相信,这一部分人在云居山抓住政权,抓住政权那就是不修行,不守规矩,那就乱了,就是跟着老和尚这一班子人也变了,变了他有好处啊,他有什么好处呢?他这一变哪,客堂楼上住了十来个干部,省里的县里的,下边有个周田,叫云山垦殖厂,他把永修县占了一半,他派了一个书记,掌握着云居山这些和尚劳动,那时路还没修,因为这个出家人要是没有得到佛法一点好处,难得避免这些情况,他这头没有得到,他在那头总要得到一点,这就叫众生!众生就是这个样,想赚点便宜。他为什么出家?他想在佛法里面得点好处,这个好处怎么得呢?就是持戒坐禅,遵守清规戒律,才能得到好处!要是贪图名利,不守清规,怎么着也得不到佛教的好处,你就是说也不中,让他得也不行,佛教是心法呀!
    云居山虚老和尚盖的房子,开始大家没饭吃,老和尚拿钱买饭,老和尚哪有那么多钱昵?嗨,他有钱!就是别人不知道,虚老和尚他也不让别人知道,我看着虚老和尚修南华寺,修云门寺,修云居山,这钱从哪儿来的?不知道,谁想知道也知道不了,老和尚天天转一圈子. 看看, 房子怎么修,这儿怎么弄,那儿怎么弄,他旱晚还是一上殿,下午还没有下殿,老和尚在那坐着,他坐那儿他也不说什么,为什么呢?这善知识啊,他是注重戒律,你既然受了三坛大戒,你连最简单的沙弥十戒都守不住啊?那就不行了,那此工人人家不是出家,也不守戒律,大寮里给r人做点饭菜,老和尚坐那儿看着,后来云门事件,他身体也吃了亏,象那虚云老和尚,他是乘愿再来的,那就是当时那个运动,他们想把他弄死,想把他打死啊!老和尚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不死啊,你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我不死,我要死啊,不用你们打,我要是不死,你们怎么打也打不死!你看,谁敢说这个话?他敢说!他说:我不死,我不死我是为众生啊,我死的时间没到,到了我自己会死的,时间没到你们就是打我我也不死!他能说这个话,我们就不行啊,这是了不起的、乘愿再来的人!他在云门寺就说了,我还要开一个道场,后来的佛子,没有站脚之地啊!我要弄个道场。你说你想找菩萨,这不就是菩萨吗?为了要度众生,为了要建道场,他不死啊,就象这个样的人,不要多,一个就行了,不是要弄这么多,占地方!还算好,他也没有死,云门事件一开始,他就不吃饭,他天天吃点水,确确实实没吃饭,他是三个月没吃饭,他也没死,因为这个菩萨为众生、为佛法存在呀!他就是报而不报,你看着苦啊,他没有,因为他已经了了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不行啊,到了那个阶段你不死也不行,一定要死,什么药也治不好,药只能治毛病,这生死你怎么能治的了呢?药能治病,不能治命!我们出家人要赶快用功,赶快把这分段生死了了,这就是佛教说的,社会上哪能相信这个呢?只能说真心实意的出家人他才相信,佛教里面吃饭穿衣,不用操心,有些居士给庙里送点吃的,送点用的,这是佛菩萨的光明啊!不是我们有这个道德呀,你仔细想想,我们有什么呢?世间上哪有象佛教这样的,我把东西给你,我供养你还要给你磕头,社会上哪有这样啊?这是佛教徒,只有佛教徒才这样,对于出家持戒坐禅的,他们也分不清,这叫凡圣交参,龙蛇混杂,不是现在,这早了,早就是这个样。大家既然到了祖师开的道场来了嘛,那要实际,不要弄些虚虚假假的在那混日子,要持戒坐禅,得到出家的实际好处。法是世间法,虽然我们在这个世间上,在尘不染尘,这就是出世间,不染、不爱、不贪,当体就是出世法,你穿上和尚衣服了,就表示你是个出世间的人,出家人持戒坐禅是我们的根本,你不持戒、不坐禅,没有一个根本,怎么能得到好处呢?全靠自己,要努力!
    禅宗有五宗七派,其实就是加两个派,五宗还是五宗,加上杨岐、黄龙,就是七派.他们那些人都在苦中修道,杨岐会上有好多学者,住的是一个观音庵,都是破房子,有些房子瓦片没捡好,漏雪不漏雨,大家都在睡觉,夜晚下雪,把被子上弄了好深的雪,杨岐禅师他有很多的居士,说把瓦捡捡吧,他不捡,他那意思是什么,只要遮风避雨,大家就好修道,那不是跟我们一样放不下,扒了修,修了扒,这都算是事务,这都不是出世法,一定要大家重视,这个世间法呀,凑合着去就算了,古人吃什么呢?不就是粗茶淡饭吃一点嘛,哪跟这时候吃这吃那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大部分人跟着他,再苦也不走,就是现在我们吃这个西瓜呀,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没有,你看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嘛,我们现在一天吃几回,这是怎么了?这也是有缘,这修行人哪,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吃的饭,只要能过去就算了!要努力修行!
    我们要知道,人命无常啊!你只顾得好了还要好,尽在这里搞,这都属于生灭法,你以为这是修行,那可不是修行,你的思想,你的做法,你还是个世间人,人家古人淡淡薄薄的过的去,房子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了,你说现在成了这个时代了,吉安那个地藏庵,她一个老太婆就敢修那么大的房子。
    修行没别的,就是你把你思想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放下来,把你所受的三坛大戒谨慎不放逸,这就是出路,照这个样就是个出家人,那什么是忏悔呢?忏悔是什么样呢?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都没有,那就是忏悔,你要杂七杂八的,在脑子里长长短短的你忏悔什么呢?说修行是个啥样?什么样都不是,世间法、染法都没有,那就是修行。
    你不要有抵触心,你有抵触心不行,你就是心平气和,你用那个功夫在就行了,不要用气,我们决不是气功,就是你所用那个功夫历历明明,使它在,在是个什么样子?等于虚空,为什么佛说法常拿这个虚空作比喻呢?因为万物不离虚空,虚空虽然容受万物而不染万物,万物染这个虚空也染不住,我们自性的本体不被一切妄想所约束,你这样用功,你不要紧追它,你只要使它在就行了。初下手要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我这个身体都不可得了嘛,还有个什么长长短短呢?古来的人,他怜悯我们哪,提个话头看,其实有个什么看头呢?因为我们也没用过功,也没用惯,总有个执著心,看话头也是执著心,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都可以成佛,为什么还没成呢?就是妄想执著嘛!有些怕因果、怕病,还有的怕死,这不是怕的事,有了病,你怕不行,你要善调身心,把这个思想,把这个身体,提到等虚空界!
    你在家参加过什么道门,跟个什么人学过这法那法,你学的那一点也不对!我们要跟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念阿弥陀佛你要跟着《弥陀经》念,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你是看话头的,前面的祖师曾经说过,直下无心,便从本得,你还用什么呢?前面的祖师见面,一言半句就解脱了,还说什么呢?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这胳膊去一个还了得!二祖说:我心不安。达摩说:将心拿来我与你安。他就见了理,得了道,他有什么痛苦?见了性的人没有一切苦,我们现在多执著呀,有些人还在禅堂里头练气功,这胡闹,他说这气功还可以弄别人的精气,你看这都是干什么的!那怎么不遭恶难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有没有体会这个呀?不是一天到晚背这背那的,背了一大些,脑子都用坏了。我在旧社会跟圆瑛法师坐过香,他那是专学《楞严经》,脑筋用坏了,他在那儿坐着就倒下去了,修行哪是这么样子搞啊?修行人,功夫现前,对这个身体有好处,功夫上正规,这个身体辗转的清净了,哪还有什么病苦呢?因为他那是执著心嘛,你执著它干什么?你看那个话头,有什么可执著的?你这一执著就不对了。古来的祖师为了改变我们这些观点,不晓得说了多少话,说了多少语录,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了破我们这个执著心哪!我们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吗?贪爱执著,你说这有什么办法呢?本元自性天真佛,你一执著就弄到你那个身上了,佛教是心法,不是在身上弄的名名堂堂的。
    古来的人受戒,燃几个香疤,这是心法呀,不是你执著把你身体烧的怎么样,你执著那个做啥呢?那不是啊!有的在意识上作功夫,意识就是生灭.这开始看话头就是一个想,《观经》说:心想佛事。不要执著那个身,执着身弄一身病,弄身病还怨天怨地,说我修行很好,我怎么还得这个病呢?这都不是.那就是你没有善调身心,你是执著心。这里水很好,天气热.经常的洗洗澡,我一个人在那深山里边,我一天要洗好几回澡,洗澡轻快呀,身上舒服呀,不要说这和尚洗澡不好,有什么不好?佛还带着千二百五十诸大弟子到河里去洗澡,每一个比丘,不管冬天夏天,半月半月要洗澡,这夏天一天洗几回都行,夏天上火的东西少吃,现在多好啊.有些居士买些西瓜,一天吃几回,以前哪有这样生活呢?庙里也苦也穷.哪里一天吃了又吃,吃几回呢?
    人都坐好,止了静,大家就可以出去了,自己搬着自己的垫子,大家跑香打了站板,都到外头坐好了,再止静也行,禅堂里止静是个大事情,止静不是不动,只要你心不动,就是止静,那个静也停止了,你不动心,不动念,那叫止,不是不说话才叫静。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这不是说明白了吗?就是自己烦恼妄想放不下,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打了抽解,大家都在禅堂里坐好,三板三钟止了静,你愿意到外头坐就到外头坐,你要不到外头坐,还强勉什么昵?你愿意在里头坐你就在里头坐,是这个样,很顺当,很自由,不是强勉的。佛教的这一切,都不是一定的,都是活的,祖师的语言、大乘经都是活的,不是死巴巴的,把身上弄出病来,要心平气和,顺顺当当的,热天多喝点茶,有瓜果多吃一点,尽量少吃上火的东西,天气热也是火,你吃的东西也是火,你这个功夫用的不恰当,也是火,这火凑到一起了。
    那就是不管他人的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的习气,他人的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坏,你跟他样,不管他多少,你就是一法,他的贪心是他的贪心,他贪你也贪,你就被他转了,那就叫没主宰、没受益。修行人都得有点受益,他人烦恼,我不烦恼,他人嗔恨,我不咳恨,这叫受益。怎么礼会卜人打起架来了?你打我,我也打你,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骂我我不骂你,你讲我坏我不讲你坏,这就是度众生,到哪儿度众生啊?他骂你你不骂他,你就是度了他,什么是教化众生?这就是教化众生!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发菩提心,能忍能让,这就是度众生,还另外找个什么办法?占人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骂他他骂你,你打我我打你.这就不是修行了,能小动嗔心,不动贪心,这个就是受益,就是修行!你在那念佛、看话头,别人打不了你的闲岔,这就是功夫,你到哪找功夫?修行人就是这样修行.不被外边的境风所动,能忍能让,功夫打不失,受益就在这儿,你叫谁给你受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受益我们都得不到,怎么?他叫我们放,我们放不下来,怎么能得到呢?修行人要放得下,要丢的开,别人说的长短,你不要去追究,也不要去反驳,不要管他,他不管说长说短,你这个话头在,你这个佛号在,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
    经书不存在了,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今天大家在那晒藏经,这些经书一年比一年多,原来寺庙很多,哪有一个庙里有几部藏经的?很少。经是佛说,佛教的经书很有道理,外面人很崇拜,这个经书的存在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好处,晒藏经有好多故事。说一个庙里晒藏经,去了一个地方官,这个官对经书能过背一半,怎么回事呢?因为也是常住晒藏经,跑进来一头牛,这牛闻闻这个经,闻闻那个经,后来有人来了,把它赶走了,这牛死后,因为它闻了经书,有智慧,来生转人,就做了大官。原来晒藏经不是这个弄法,三天前,僧值在斋堂里表堂,说常住经书法宝要晒晒,管藏经的人还要请人剥潮脑,它那个潮脑散在经书里不生虫,我在那里看到一包卫生丸,那就是潮脑弄的,买一些,每个藏经柜子放一点,他不生虫,为了保护藏经,年年要晒。有些出家人有智慧,他就是前生看过藏经。每年六月要晒回藏经,他是从藏经楼排好队,每一部经,都要经过一个出家人的手,他恭恭敬敬的传给他,他合个掌,把经书接在手里,往上一举,他下边那个人合个掌把书接去,是这样弄的。经书年年要晒,免得生虫,丛林的藏经怎么保管,怎么看法,这都有制度,等把经晒好了,归原了,你要想看什么经,什么语录,自己要打个条子,由管藏经的人把这部经找到,登上记,自己要把经管好看好,不能丢失。古时候不象现在,你想看部经很不容易,没有啊,这现在一来就是好几箱,时代不同啦,有的人也不想看,这个由自己。
    出家受戒是大事,持戒事更大,光受了戒不持戒也不行,说五夏之前,就是五年之内研究戒律,还要当参学,打打禅七,学学教,这都是修行,这都是佛法,出家人这些条件要具备,才好修行,经书说的是修行的路头,经上怎么样说,我们就怎么样修行。拿常住的经书不交还这就不好,不过那也不犯偷盗,这个经书呀,拿去不算贼,偷经、偷佛像,不当贼来处理,不过那也不应该拿,常住的法宝嘛,有人还把常住的经书拿去卖,你不能说没有啊,我看到过,你可能说我决不会这样干,那只能保证我们自己不会这个样,卖经卖佛像,罪很大!
    巡香有这么几种香板:前趴后仰,东倒西歪,冲吨打呼,轻昏点头。这巡香都可以打香板,另外打禅七的时候,这个监香有八种香板,打起来有十二种香板,监香他是半个警策,他跟班首师父不一样,班首师父在禅堂里能打,还能说,监香只能打,不能说,叫半个警策,班首师父、维那师父这都是警策,警策什么呢?警策身心,你心里有什么事情,他会表现出来.禅堂是最上乘,了生死要在禅堂里了.要认真,在禅堂要住个三冬四夏,功夫才能纯熟,腿子才能不疼.你正好用功,你不干了,那就不行了.因为你这一个阶段刚出家,腿子疼,功夫不会用,经过三冬四夏.你锻炼的腿子也不疼了.你功夫也会用了,这时候要踏踏实实用功,就是怕住两天算了,腿子还没练好,你又走了,打听打听,哪里不坐香,哪里不讲修行,哪里钱多,哪里随便,你到这些地方去了  你这一生啊,算完了!那就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在禅堂里要住个三冬四夏,腿子练好了,功夫也上路了,或住山,或住茅蓬,走哪儿也有功用了,你已经有了几年的锻炼,你知道用功了,那才行,那才真是一个出家人哪!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场合,你的功夫都不会忘,你都在那里用功,这才算个用功人,你搞两天不搞了,有些到佛学院里住几天,到喇嘛那里弄几天,这云居山还不少啊,那里是吃肉的,那西藏的喇嘛,他们天天吃肉。
    那可是早了,印光法师在世,那时候蒋介石他跟西藏也讲团结,达赖想到中国访问这几个高僧,那时候印光法师还在普陀山闭关,他是个很著名的、了不起的善知识,达赖喇嘛想见见他,蒋介石陪同到普陀山,见印光法师。这达赖喇嘛、印光法师一见面,印光法师就问他:你吃肉吗?这达赖当然他吃肉啊,那印光法师对《楞严经》看的极熟啊,象《梵网经》:夫食肉者,断大悲种子,非沙门,非释子!这印光法师就提出来:你吃肉,你不是佛教徒。就不跟他说话,这蒋介石没办法,就把他带走了,又带哪儿了?带到上海圆明讲堂,见见圆瑛法师,圆瑛法师那也是高僧啊!蒋介石他也知道圆瑛法师,因为圆瑛法师他跟林森很熟悉,圆瑛法师问:你吃肉吗?他说:吃!他就说:我吃肉啊,我是度众生啊!这圆瑛法师说:你度众生要大慈悲心,平等度众生啊,那厕所里的蛆你也要吃,你要不吃厕所的蛆啊,你就不平等,你就不是度众生!
    自从这个唐朝,我们这边的汉僧就跟西藏的喇嘛弄不来,怎么呢?他们的种子跟我们不同。唐朝西藏来了个番僧,他能知道好多事,来了嘛,那就要招待,因为西藏也就跟个国差不多,这慧忠国师就想试验试验他,慧忠国师坐下了,说:你看老僧在何处?他说:你是一国之师啊,你在天津桥上看来往的行船。慧忠国师一看他说的还行,过了一下,又说:你看老僧在何处啊?这喇嘛就说:你在四川看人家玩猴子!这慧忠国师那是禅师啊,那是见了性的人,即时入了那伽大定,就问:你看老僧在何处啊?那他就找不着码头了,慧忠国师入了那伽大定,不但是他找不到,就是三世诸佛也找不到,你看这个禅师高尚啊!慧忠国师就说:这个喇嘛是个蛤蟆精,他会下雨。现在他们那边都是讲神通,讲供养,我们这边跟他们弄不来。
    这云居山到五明佛学院去了一些人,今年过了年从五明来的这个人他是高旻寺的,他来要跟我谈谈,我说没有什么可谈,他说五明佛学院那里现在有三百多个等觉菩萨,这个是说瞎话的!等觉菩萨是什么?等觉菩萨就是一生补处,弥勒菩萨就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能现八相成佛,你看这不是胡闹吗!这不是吹的吗?吹这个干什么,拉拢人!我们可不搞这个。催板!
开示四十
   这个吃馒头,煮点绿豆汤,菜要熟,年青人还可以,年纪大的人咬不动,夏天念供养咒不要太快了.冬天念供要快,夏天结斋要快,大寮里典座要招呼好,不要弄的又是这菜那菜,从林下就是罗汉菜,不管什么菜都弄到一起,把锅烧热,多掌点油,锅烧热了,把这青菜、豆瓜都丢到里面,多炒一炒,多添点水,多翻一翻,不要太咸太淡,夏天的汤要多些。下面条,把锅烧热,把菜炒好,添土水一煮,把面下里边,多点水,愿意吃干的就吃干的,要如意,你另外做点菜,另外做点面,也费手续,这馒头不要掌油煎,煎了吃着火大,这典座都要管哪,菜饭都要看看。
    功夫用踏实了,磕着碰着,开荒种地都能开悟。香严禅师击竹悟道,沩山说:香严已经过来了!仰山说:他很聪明啊,怕是有点靠不住。那古代出一个人,可不是小事,是个大事!仰山祖师从湖南走到河南,走了好久才到香严寺,那是慧忠国师的道场,见面就说:我听说你得了个消息,但我有点不放心呀,我特地来这看看,你如来禅是明白了,祖师禅你梦还没梦到啊!香严禅师就说:师兄,你听我再说,我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我今年穷的连立锥之地也没有了!这彻底了,就跟虚云老和尚说的“家破人亡”一个意思,仰山祖师就赞叹:恭喜呀,佛门又出了一位栋梁!不是现在扯扯拉拉的,小书写了一本又一本,说他明白了,明白个啥呀?他接了他的法,他传给他个法,这不晓得弄什么呢!这不知道目的想怎么着?他是弘扬佛法呀,他是破坏佛法?是侮辱佛法?现在我们这些出家人,大部分都被这个染了,想接法,想开悟,想了生死,想是妄想啊!你想开悟那个不行,开悟不是想的,想这有啥用呢?都是意识分别,你想几十年也不行,你说的都是瞎话呀!你做的都是假的,没用!现在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你看这有什么办法?就是说说还好一些,有的他说都不说了。
    古代的祖师都知道末法的时候麻烦,到处都是弄的虚假,他虚假是虚假,佛教还是存在,你看有些修行人他还是修行,如来在世,十万人出家,就是十万人得道,如来灭后一百年,十万人万人得道,这佛灭度几千年了,现在你看看,不要说得道了,念声阿弥陀佛就是很好的,弄成这个样子了,你看有什么办法?说这末法修行难,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末法提倡净土,确确实实也是道理,他们从灵岩山来的人,说灵岩山也不好弄了,我旧社会在灵岩山住,那都是很好的制度,就那么好,一个人临命终时,大家都去念佛,也不容易得到实际好处,生极乐世界不是光说光想,要信愿行三法做到实际才行。
    祈雨,我看哪个寺庙天干了都会祈雨,有些一祈就下了,这云居山以前天干了,挂个牌,上个供,就下雨了,这干部他不相信,说叫你们碰上了,你看他是这样说的。古时候有一个老修行,他在山里边看《华严经》,有时间还写一写,有个人天天去听他念经,这老修行时间久了就要问他:你是个什么人?这个人说:我呀,我不是人呀!说:你是什么?说:我是龙,听你念经。老修行说:天现在这么干,你是龙你怎么不下雨呢?龙说:上面没的指示,我也不敢下呀。老修行有一瓶子写字的墨水,说:你把这个拿去下吧,我叫你下没事!这龙他会水啊,就跟人会用火一样,一点就着了,龙得了这瓶水就下起雨来了,一看哪,整个河、沟漫天漫地都是墨水。我们今天祈祷龙王菩萨,你要下雨嘛,他现在不是打雷了吗?这雷一打,可能会下点雨,他要是不下嘛,明天还要去大殿里上供,念完菩萨的圣号,念一个龙王圣众菩萨,祈雨都念“南无娑羯罗龙王”,这娑羯罗龙王他可不是一般的龙,他是等觉大士,龙、龙王他是两码事。我们这个大殿,它是个龙宫,在深山里边,七祖他叫这个龙:你搬走啊,我要在这修道场,你要让
出来!你看这得了道的祖师,天龙八部都恭敬、都拥护,鼓山的大殿也是龙宫,天童的大殿也是龙宫,这个龙虽然是畜牲,它也是佛教的护法,护法龙天哪!现在南方正在弄稻谷,割了还要栽,没水庄稼就会干死,我们在大殿里给佛菩萨上上供,祈求加被,下一场雨,栽秧也有水了,只有修行人感动了天地,看《华严经》的老修行叫它下它就下,就是玉皇大帝知道了也不要紧,这是佛法呀,尊重哪!我们出家人,要赶快修行哪!尽量的把人间的染因逐渐消除,增加净缘。
    佛教就是因缘所生法,丛林的制度、清规戒律,是帮助修行的净缘,帮助清净修道,助我们成佛,你得接受,不接受不行。《怡山文》:不染世缘,常修梵行。什么是世缘呢? 我们的思想毛病,是非长短,这都是世缘,我们为什么修道不能成功呢? 就是世缘所障碍,希望来出家的要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当一个很好的、实际的出家人,不能由自己的观点。在社会上染的这些习气,要去掉,要知道常住的制度,你要是违犯了,那就不共住。佛法也属于染,染是染,他属于净缘,持戒坐禅,把你的世缘辗转的消除,心中清净了,就得到佛法的摄受,为什么受戒呢?修行全靠持戒,这里初一、十五还要诵戒,只怕忘了,要把这个戒律在思想上染熟、染惯,净缘成就,修行才有指望,用功不得力,烦恼多,妄想重,功夫站不住,睡觉、妄想、昏沉,这个太熟了,你不知道就跟着去了。
    也就是这个禅堂里最如意了,禅堂里就是开始要坐腿子,坐腿子不是永远这个样,有的人腿子很容易坐,有的人坐多少年也不容易,说是腿子疼,疼起来确实难过,腿子疼,用功也用不上,这是个过程,这不是永远疼的。就是我,我也算是幼年学盘腿子,我还很喜欢盘腿子,我这腿子疼不疼?也疼,没有不疼的,不管你哪个人,不是说一盘就盘的很好,不是,得有个过程。我盘腿子,整整十年,腿子才不疼,就是坐一夜也不疼,坐一天也不疼,坐了三个钟头之后啊,更舒服,更如意。十年腿子才不疼,你们这几天就想不疼啊,不中。有的人下苦功,盘住不放,怪疼我也叫它疼,那样子嘛,要快一些,有的人盘几年就不疼了,有的盘好多年他还是疼,腿子疼,打禅七特别有些方便,提出来行参、坐参、立参、跪参,腿子是一个过程,腿子不疼了好不好啊?又有些事情不好弄,腿子不疼了,坐那儿一舒服睡着了,没有真实的用功。
    禅堂里名称就是棒喝,这香板可以打人,不是乱打的,有规格、有次序、有方法,禅堂里打一个香板是供养你,两个香板,巡香不能打两个香板,巡香走一个圈子,看他睡着了,就打一下,把他打醒就行了,这就是供养你,打两个香板是维那师父,班首、维那可以打两个香板,两个香板是警策,你总有点不对,或跑香、坐香之中你违犯了制度。跑香维那师父可以催香,催香只打一个香板,你跑香的时候,违背了跑香,不跟着大众,另外弄个样子,这维那师父可以打你两个香板,这是警策,以后不要再犯了,再犯了就不好弄了。还有三个香板,你己经犯了错误,不犯错误不会打你三个香板,跟着丛林制,斋堂里边,大殿里边僧值师父他可以打你,他打不是香板,他是打你一个耳巴子,回来维那师父还要打你三个香板,这叫罚。这个僧值管的范围很大,你在斋堂吃饭,不按规矩吃,他要说你,你要是不听就打。禅堂里有人睡觉,要打个香板,不要太重,就把他打醒,知道了,赶快用功,这是个好事情,你睡着了嘛,不要不服气.
    转大地成黄金,变长河为酥酪,能把大地转为黄金,长江黄河变成酥酪,现在天气热一点,我们就变不了,这里躲、那里躲也不行。禅堂里边其实并不热,你有这个执著心,就躲避不了,你躲到房里边,你躲不好还更热,天热是我们的执著心,有这个执著的思想,厌烦这个,要知道这是因果。按佛教来说,升天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他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书情,我们升不了,这天热我们都躲避不了,还想升天哪?
    高旻寺那个首座和尚,他确实能转,叫法一首座,他是太白顶云台寺南边一个平安寺,在那里出的家,他那个师父收了这么儿个徒弟,太自顶西边那个地方有个清水寺,法忠念老和尚他跟这个法一首座是师兄弟,北京还有个达法老和尚,老和尚就在平安寺那个茅蓬里收了四个徒弟,法忠念老和尚十七岁在家里跟父亲种田,那时一候他也结婚了,田里不是栽秧吗?秧是一把一把的,他把秧往田里一丢,那个秧把子散了,他看到那个境界他开悟了,这都是累生的栽培呀!他的父母都是居士,他跟父母说他开悟了,父母说我们不懂啊,你赶快到太白顶云台寺,去问问中兴太白顶的通良老和尚,还有清通老和尚,清通老和尚是高旻寺的首座,那是过来的人,清首座听他一说呀,说我这几十年了,还没有你这个见解实际!那一个阶段确确实实出了些人,法一首座天热,他能转成冬天,象这么热的天,他还要穿棉袄,他确实很冷,夏天穿棉袄,还嫌冷,冬天跳到三岔河里洗澡,还说太热,他后来在南京狮子岭那里。北京达法老和尚在街上走路离地三寸,被请到皇宫里去。太白顶有一个叫作什么的人,他自己一个茅篷,白天在外面种
地,夜晚诵诵《金刚经》,就这么简单,他圆寂了,这个身体烧不坏,还越烧越硬,用石头敲着当当直响,这算是金刚不坏身哪,就供到庙里了,供到庙里,老百姓来许愿他很有灵验,人越来越多,搞的庙里不清静,庙里老和尚不答应了,说:你死了就死了嘛,死了还装神弄鬼的,叫我们不得安生。说理了!就把他埋了。这几个老和尚啊,跟虚云老和尚都特别熟,有一天虚云老和尚他提起太白顶的这几个人,他很赞成,他们以前都在南京赤山法老和尚那里,他们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那不是一个。
    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苦恼呢?苦恼的原因就是我们放不下,贪哪!佛吃什么都是上味,过来的人,这些菩萨们,他们都得到了上味,他吃毒药都药不死,没有别的,我们都能做,佛说我们还可以成佛,主要就是我们这个贪啊,就是自己的一点业报现前,躲不开啊,就这一点小事情就没办法,我们虽然是躲不开,我们还是想躲,太上老君说:我有大患,为我有身!我若无身,患从何来?他说的实际呀!我们要顾这个身冷身热,这就是苦,天热用水洗洗,用扇扇扇,总不是究竟,这天冷天热,饥饱冷暖,起心动念,这都是生死,永嘉大师说: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曹溪是个什么路呢?我们参禅就是要明白曹溪路,明白了曹溪路就了了生死,还怕热呀?天冷天热这是我们的执著心,我们要没有执著心,就没有这个天冷天热了,我们现在想什么办法都不能究竟,电扇一吹,凉快一点,要是没有了,还不是更热?这不是究竟法,这都属于生灭,都属于生死,要想究竟,一定要成佛,我们功夫要用成功了,见了性,就没有这个了,这名字叫离苦得乐,什么乐?了了生死就是乐!我们现在所有的行动都属于执著  把这个执著心、妄想心彻底的消了,不管天冷天热,只把你的功夫时时刻刻使它在,古来的人,功夫用到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非用到这个地步不行!要踏踏实实的,没有个踏踏实实的三十年五十载,弄不了这个,要放下,不要弄个三天,这我也搞不来,那我也搞不来,那你就不好办了。
我们能不能把禅堂的制度演习演习,叫大家都知道,先演习一个大进堂,可能没见过,就是一二十年前,佛教恢复,在云居山演习了一下,那时候也有一百多人,演习就是先学习这个大进堂怎么搞,现在差不多也不弄这个了,因为弄不起来了,好多人不知道,禅宗这个大进堂,是古人遗留下来的,这起七、喊起字这些制度,我们都听说了,都不会用,就是强强勉勉弄弄,弄的很乱,没有弄纯熟嘛,所以把这个大进堂、起七、解七,禅堂里边的这一切都要学会,以后把我们禅宗的这一切还要传留后代。现在有的庙他做了主,他不愿意搞那也没办法,我们这儿还要搞告香,很要紧,禅堂里这些方式方法都要学习。宝峰也是禅宗道场,灵意弄了好几年给弄好了,他想持戒坐禅,人家一诚和尚不愿意干,要办学校,后来他也走了。这个禅宗啊,只有禅宗的人来继承!因为不是禅宗,你要他继承他也不愿意继承,再说他也不知道,他也不懂,禅堂的这些制度  只有参禅的人才能继承,才能学习,才能把它搞起来,要不是参禅,他也不愿意弄这个。古代的这些善知识,禅宗通达了,明白了,弘扬什么法都行,这弘扬念佛大部分都是禅宗的人,紫柏、憨山、永明寿,这都是过来的人,净土法门方便好用,在这个末法之中,历代的祖师度人都是劝人念佛,这是个方便法,印度的龙树菩萨赞叹念佛,马鸣菩萨也赞叹念佛,尤其是禅宗,都在那儿赞叹念佛。这个禅宗里只有禅宗的人来弘扬,现在禅宗都扫地了,虽然这个房子修起来,道场修起来,要想把这个道风弄起来,不容易弄,那就要努力呀!把这个宗风树起来,大规矩小法则这一切弄起来,要知道这就是修行,这就是佛法,你住在这里嘛,你有责任啊!
巡香、散香、当值,人多了还有监值,当值是副的,禅堂里边这些都不要改,还是这个样,他是禅堂的人,他是禅宗的人,他到这儿他就住下来了,只能成就一部分这种人,他在这搞不惯,他不想搞嘛,那就是有几个人就几个人,放下来,十年八年会得一个实际,把你所用那个功夫念念在,不要丢了,不要忘了,不要今日三、明日四,用一个法门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载,久参有禅啊,你不会不开悟的。
    孔子讲五常,五常是世间法,祖师把孔子、老子列为外道,印度那边有自然外道,佛教是因缘法,佛出世间为一大事因缘。这个天气热,放下,这么多的水嘛,多洗一洗,多吃点开水,大寮里吃饭也很要紧,上火的东西少弄。洗澡的时候不要春闲壳子,要深生惭愧,这个色身苦恼啊,古代的时候也很喜欢这个,丛林下洗澡的时候有僧值负责,还不让说话。那高旻寺来果老和尚他洗澡他是一个人,那不是他先洗的,大家都在那儿洗澡,他一去洗啊,大家都出来,所以他一个人。佛教的一举一动他都有个规格,禅堂里禅堂外,斋堂、大寮里都要有个制度,主要他是修行,要统一,统一什么呢?统一制度,大家都跟着制度来做,他就安静一些,修道人就要安心、安定。这些善知识建道场,大部分都在山里边,山里也清净些,山里清净它可不是修行,可是它能帮助修行,它对修行有好处,修行必须在山里,要离开城市,主要的还是心净。《维摩经》说:心净即佛土净。我们佛法的一切好处都在心净之中,不是说嘛,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不是能把那个物怎么着,就是不要去执着它,你要不执着它,这天就不热了,你要以为热的不得了,烦烦恼恼的,那你不就热起来了吗?不管这个身体怎么样,你要把你的功夫照顾好,它要在了,外面的境风就不在了,天热也在,天冷也在,白天也在,夜晚也在,行住坐卧也在,吃饭穿衣也在,这就是个修行人,没有什么巧妙,你是用功人,不管外边怎么样,你功夫一定要使它在,你不就行了吗?并不是说你不高兴这个天热,你不高兴也没用,天还是热,你只照顾你那个功夫,不要在冷热上用心,这就是个大修行人哪!到哪儿找啊?修行就是这个样子,催板!

座右铭: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