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9年己酉 宣统元年 一岁
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初四日亥时,西元1910年1月14日,涤华禅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镇,父亲杨隆生,母亲杨杨氏。禅师共有兄妹四人,长兄杨国安,次兄早夭,杨国焘即禅师,胞妹杨润德。杨家世代为人正直善良,祖业富庶,在淮安城玉器巷有瓦屋十间,河下茶巷大街置有四间街面房,主要经营绸布生意,买卖兴隆,雇有店员、学徒多人。禅师父亲跟祖父一起忙店里的生意,母亲操持家务,其幼年生活幸福无忧,深受宠爱。
1910年庚戌 宣统二年 二岁 ~ 1917年丁巳 九岁
禅师从小爱护小动物,从来不伤害它们的生命,小时侯就吃素,并反对家里人吃荤。一次家里买了二斤肉,禅师叫人用铁棍把切肉刀砸坏了,不准今后再买肉。凡见桌子上有荤食,即哭闹把桌子踢倒,不让家里人吃,导致全家人都跟着吃素。禅师小时侯走路,总愿低着头,不说话,凡看不惯的事,就发脾气闹人,用发脾气的方式,示意让大人改过。特别反对世间迷信、跳大神、算命打卦。每逢春节,家里人刚把对联贴在门上,禅师非要撕下来不可。
一九一七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禅师胞妹杨润德出生。
1918年戊午 十岁 ~ 1920年庚申 十二岁
禅师十岁那年,一日邻居母亲为小女喊魂,禅师觉得好玩而回答“来了”,却由此而生疑,怀疑自己的魂魄丢掉了。因疑惑难释、朝思夜想,逐渐演变为精神错乱,状况严重。父母求医用药,祈神问卜,许愿祷告,毫无效果。又约媒婆来家提亲,欲以冲喜方式医治禅师的病,禅师知道后大闹,言不成婚,能成为上仙。如是三年,禅师病情毫无好转,日夜不安,后又吵闹说要出家学佛。
1921年辛酉 十三岁 ~ 1922年壬戌 十四岁
禅师闹着要出家,病情越发严重。祖母曾为他求过一个签,说是做和尚的命。家人无奈之下,试着把禅师送到离家不太远的板闸镇外二桥旁,一座名叫篆香楼的寺院出家。母亲担心寺院不收有病的孩子,恳求当家师乘泉法师,并供养三丈官纱。乘泉法师见禅师虽有病在身,并无大碍,遂同意收下,赐法名涤华。
刚去寺院时,母亲心疼儿子,安排工友每天早晨送去庙里,晚上领回家睡觉。数月后,禅师习惯寺院里的生活,正式住下剃度为小沙弥。闹了多年的精神病,也逐渐好转起来,但是仍有少许疑惑。
1923年癸亥 十五岁
禅师十五岁,欲求受比丘戒,经乘泉法师同意,由一师兄护送至句容县宝华山受戒,禅师俗家也安排一工友陪伴入山。因未到受戒年龄,禅师诈称二十岁,于宝华山慧居寺(即现在的隆昌律寺)受具足戒。得戒后,禅师病症痊愈。
同年,禅师祖父七十寿辰,家中上搭彩棚,下铺地毯,开锣唱戏,酒席丰满。禅师随乘泉法师同来祝寿,触景生情,在家人劝说下舍僧还俗追求富贵。
1924年甲子 十六岁
禅师还俗后,每晚一小时跟姑父学习认字直至成婚。因天性鲁拙,一年多下来三字经都没背下。
1925年乙丑 十七岁 ~ 1927年丁卯 十九岁
一九二五年,禅师十七岁,与河下镇花巷大街瓷器店老板的女儿黄玉柯结婚。婚后与妻子情投意合,互教互学,经常查字典自学,有不懂之处不耻下问,数年之间夫妻二人都学字三千有余。
1928年戊辰 二十岁 ~ 1936年丙子 二十八岁
禅师二十岁时入店负责出纳、帐目等职务,开始协助父亲经营生意。夫妻恩爱和睦,生活恬淡幸福。
一九三五年农历十月初二,禅师长女杨淑兰出生。
1937年丁丑 二十九岁
因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国内时局动荡,加之苏北地区近年蝗灾、旱灾严重,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禅师家里生意日渐亏损,家境由富渐衰。
1938年戊寅 三十岁
五月二十三日,禅师胞妹杨润德大婚。同日,3架日本飞机轰炸淮安。翌日,12架日机又一次轰炸淮安县城炸死一百多人。六月十五日,日机再次轰炸淮安城。日军三次轰炸过后,淮安城房屋大量倒塌,尸横遍野,惨不忍睹。禅师家中遭受巨大损失,店铺被迫关闭而散伙。所幸家人在日机轰炸中无有伤亡。
同年,禅师不幸染上肺疾,典当家中值钱物具治病。病稍好,做小商贩,在路口摆摊,卖点杂货养家糊口。禅师在旧书摊买到许多佛学经典,深感人生无常,国土脆危,又转凡情而念圣意,重新开始修学佛法。
十月十六日,禅师长子杨振文出生。
1939年己卯 三十一岁 ~ 1951年辛卯 四十三岁
至解放时,禅师的祖父离世,母亲也病故,祖母与父亲、及禅师的妻小,合家常年茹素,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后祖母去世,不久慈父离世。此时,家境衰落,十间瓦屋年久失修而塌六间,仅存堂屋三间,锅屋一间。
禅师请来圆木工友来家箍桶一个月,而学会箍桶的技能。每日上午挑箍桶担子,沿街叫喊:“箍桶吧……”在挑担与箍桶时,念观音菩萨圣号,有闲或念心经与大悲咒,下午回家专研佛学,多年犹如一日。
一九四九开始,为研究佛学,禅师发心用毛笔抄写妙法莲华经并一字一拜,几年中无间断。后来禅师参某寺某长老,言及此事。长老言:“一字一拜是念,而不可写,若写其心难归一。将写时,向经拜几拜,写毕再拜为善。”禅师如是奉行,抄写妙法莲华经千日如一时,而无懈怠,渐渐解悟经中之妙义。
一九四九年,禅师长女杨淑兰十五岁,独自一人去上海投奔亲戚,入纺织厂上班。同年十二月,禅师小儿子杨振智出生。
1952年壬辰 四十四岁 ~ 1955年乙未 四十七岁
禅师为生计而劳作忙碌,仍然坚持念观音菩萨圣号、心经、大悲咒,抄写、礼拜、专研妙法莲华经。
一九五二年春节期间,禅师发心在家中闭关三日,不理会一切事务,专念阿弥陀佛。妻送饭食,用手指弹房门三下,禅师开门接饭后,复关其门。至初四日早晨,圆满结束。
一九五三年春节期间,禅师闭关七日,亦复如上。
一九五四年春节期间,禅师闭关十四日,亦复如是。
一九五五年春节期间,禅师闭关二十一日,亦复如是。正月二十二日圆满。晚间禅师入妻房过宿,于夜梦中,如西游记上盘丝洞口,七情迷本境界,遇一女,由腹中吐出白色情丝,粗如手指,绵绵不断,将禅师周身缠缚无数道,禅师无法解脱而惊醒。从此以后,淫心逐渐绝灭。
1956年丙申 四十八岁
春节期间,禅师闭关二十八日,亦复如是。最后夜中,于梦中到某七宝合成之宝所,其七宝地上生无数多色多光大莲花,微妙境界无穷无竭,不可思议。禅师正沿阶而上,忽遇只小狗汪汪喊叫,惊醒美梦,才知是自己贪心所现。正月二十九日闭关圆满。清晨,妻送早饭时,双方失手,饭碗落地碎污,禅师即时领悟,决定重返佛门,出家为僧。
二月初八,禅师发信两封,一封寄普陀山法雨寺,一封寄云居山真如寺,不久收到虚云老和尚亲笔回信,嘱咐禅师来云居山出家。
禅师长子杨振文在淮安就读高等师范,吃住由校负担,女儿杨淑兰在上海已成家,担任某街道居委会主任。禅师将房屋院落出租后,送妻子与八岁幼子杨振智到镇江,让母子俩乘船到上海投奔女儿。安置好家人后,禅师前往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
禅师欲拜虚云老和尚为度师,虚公说,当不忘旧,仍依故师乘泉法师,又赐禅师法名永贵。禅师于还俗33年后,48岁再次披剃出家,在虚云老和尚座下受教。详细情形可见禅师自述《小史》。在云居山禅宗祖庭大众薰修道场,禅师开始学戒、持午、出坡,学习打坐参禅。
(虚云老和尚法相) 冬月,虚云老和尚主持真如禅寺禅七,每一七中,慈悲开示大众佛法修行的道理,讲解戒律,无邪心,无欲性,即得果证道之捷径,以及一些公案。禅师深领法义,于禅七中开始学修常坐不卧(不倒单)。四七时,禅堂内一僧一尼,因一笑而心动,招来往昔冤孽,大闹不止,因而散七。后真如寺专为二人做了场佛事,超度冤亲。
虚公提问众僧:“念佛是谁?”禅师见无人答,自己也不答。虚公自答:“是个女人”。禅师听闻后,即有省悟。散七后,禅师问真如禅寺的西堂师父:“为何没人回答?”西堂言:“答即生相。”复言:“汝答看。”禅师答:“是只狗子。”西堂言:“再答看。”禅师言:“是亲娘。”西堂言:“再答。”禅师答:“是青莲华。”西堂言:“止。”又言:“汝愿作吾徒耶?”禅师就地拜言:“愿乐听从。”西堂师父就势,将大二手指揸开,叉禅师颈项。禅师猛起,用右手挥开师父叉势,即赐名为某某。从此禅师有两位师父了。
一日禅师在寺院里箍桶,正在摧箍的关键时,西堂师父言:“将桶箍紧些。”禅师听闻后,起腿一脚将桶底跺下。西堂云:“满天棉花。”禅师答:“无无亦非非。”
1957年丁酉 四十九岁 ~ 1981年辛酉 七十三岁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禅师写下偈子:“观音诞。非观音诞。非诞非非诞。是止儿啼。亦非止儿啼。是名止儿啼。”呈于虚公,虚公复加两字,印可。
虚云老和尚晚年遭受迫害,云居山风云变幻,无法传受比丘戒。经真如禅寺常住同意,一九五七年春,涤华禅师同宣航晚融禅师等,前往福建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戒师为普雨法师。禅师得戒后,与晚融禅师等一起留在了鼓山涌泉寺。禅师在涌泉寺斋堂干活,和盛能禅师等为大众行堂。禅师发心持一餐(日中一食)及持坐(常坐不卧,即不倒单),自勉曰:“一餐救母难,不卧报佛恩”,并止语三年,修行勤苦精进。
一九五九年九月,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圆寂。中国佛教将要遭遇的大规模历史法难悄然走近。
禅师在止语修行三年后,开口说话,不久又欲止语修行。此时受政治影响,寺院里也不得不搞政治学习,某当家师勒令禅师开口发言,禅师被迫说话,随即离山,欲寻找更适合的修行道场。这时“除四旧”、“破除封建迷信”等政治运动,已经在社会上蔓延,全国寺院的处境都差不多。一九六二年云居山真如禅寺佛像被砸毁,席卷于华夏大地的毁佛及其他运动拉开了序幕。禅师在动荡的局势中,到某处,又至某处,没有找到合适的修行场所,后又回到了鼓山涌泉寺。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从此全国席卷在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和“破四旧”运动中。福建、北京等地红卫兵到涌泉寺“造反”“破四旧”,寺院所保存的《延枯藏》等珍贵佛经,被当成封建迷信之物而遭毁损。涌泉寺被福州市园林管理部门接收,僧人们被赶出了寺院。
禅师无奈之下,被逼至淮安俗家长子家居住。此时禅师长子杨振文在淮安已成家生子,做教师工作。禅师虽入俗世,坚决保持出家人的清净生活,让长子在家中西北向的一间房子约三分之一处砌上一堵墙,分割成南北两个小间,并在其北面墙壁上另开一门供出入。禅师独自一人住在没有窗户和阳光的狭小的北屋小间,以卖草纸为生,度过了十余年浊世修行岁月。
禅师虽处浊世之中,坚持修行,精勤无怠。每日上午叫卖从草纸厂批发来的草纸,赚取个人生活费用,下午参禅、参学、打坐、阅经,严持戒律,净而不染,多年犹如一日。曾有一次,禅师在去草纸厂途中忽遇雷雨,上他人家避雨,遭遇美色诱惑考验而毫无所动。
一日,禅师夜梦中至某处,参济颠师问:“何为最上乘。”济师言:“超出三乘以上者、亦名为佛乘也、佛乘者、无生亦无灭也。即与佛为一体者。姑且名为、最上乘之法也。”禅师复问:“何法门、能乘此乘耶。”济师言:“常阅金刚经、日久能见也。”禅师于是常阅金刚经。从此向后,常乘大轮船到某处上学,学位是27号。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问见什么。答:乌金板上、放光而已、别无所见、何者梦也。
后来次子拆屋重建,让其母到禅师的小屋内住。禅师应允。当晚禅师妻来住时,禅师让其在床前席地过宿,自己在床上通夜端坐。天将明时,妻对禅师言:“从此永不来住,今晚我到儿媳房内过宿。”禅师回答:“最妥善。”
次日夜梦中,禅师到一宝所,见正殿当中,端坐本师释迦如来,别无他人。禅师下拜,起身抬头观佛,见韦陀菩萨立于如来之前。禅师言:“老韦、予不拜汝、予拜的是、释迦如来。”韦陀尊者于是绕于佛后。禅师见如来起身离座,举步下阶,就跟随如来来到殿外阶下。释迦如来顺手拔草一茎递给禅师,禅师执草而醒,即明金刚经之义,而能开笔注解。自此,禅师以至诚至坚之心,感应道交,悟入了最上乘,祖祖相传的“如来禅无相法门”。
何为“如来禅无相法门”?在禅师一九九三年所著的《般若觉》第81页至84页,有如下阐述:
当知无我相、三个字。是法报化、三身如来、佛口亲宣、妙中之妙义也。我等佛子、倘能执持到底。执持之人、即为应身、如来之一也。与诸如来、并合为四身也。四身者、法、报、化、应、四身如来也。“其四身如来、详于金刚经无名注中”。诸佛子、勿可失其、至要之义。所谓三藏十二部经中。以无我相、为中心、为纲领也。我等佛子、当以无我相、为中心、为纲领。无我相者、是直达彼岸、捷径之中、大道也。无我相者、是最上乘中、最上无比也。“即四句等”。所谓、初果、已断见惑。二果、已断闻惑。三果已断思惑。道性即四果、已证无诤。是故、须菩提言、无诤三味、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者。然而、诸如是类、仍未得其、无我相、之道义者。何也。所谓。如登五层之塔、初果、登其基层、二三果、登其、二三之层。大阿罗汉“即四果”登其第四层、之塔。大阿罗汉、虽登第四层之塔、仍不明、第五层之道义。何者。未得、无我相也。倘证、无我相时、即为已登最高峰、第五层、之塔顶也。方名为、出世间、不入轮回之人也。“登即证”。参禅者。有人参数息观。有人参白骨观。有人参拖死尸是谁。有人参念佛是谁。有外道、执著诸相参者、甚多。而不可尽宣。初参者、不明禅定、之人甚多。而不明1、何者为、门外凡夫、外道禅2、何者为、有为、有相、有执禅3、何者为、大德国师、与初果禅4、何者为、二果、三果、不来禅5、何者为、六祖、道性、以及、如来禅。所谓、不明禅味者、不鲜。希诸参者、常阅、金刚经、无名注解、日久月深者、即明其道性。然而、中下根者、甚多。彼等、欲登、五层之塔顶者。弗从基层、往上者、弗可能也1、所谓门外、凡夫外道禅、甚多而广2、有为、有相、有执禅、少于、门外、凡夫、外道禅3、大德、国师、初果禅、少于、有为有相、有执禅4、二果、三果、不来禅、少于、大德国师、初果禅5、六祖道性、如来禅、少于、二果三果、不来禅。所谓、能参六祖、道性、如来禅者、甚鲜、而甚鲜矣…。所谓、初参者、弗从塔基、起修而起足、焉能登其、初二三四五层、塔顶之高峰耶。“学者、弗可停足、而观塔、倘停足观塔弗上者、生死何能了也。初二三果之人者、犹如、旅游之客、暂住寄宿亭、之人也。“寄宿亭者、详于金刚经、无名注中”。然而、最利根者、当越层越级、而至彼岸。何者。能无我相时、五层之塔、从何所来、归何所去。能明、本无来去者、彼岸即在目前矣。然而、未悟、未证之人、焉能知之、见之、弗能知见者、何能用耶、况且大用乎。当知、用即是觉、大用者、大觉也。觉而能用者、为证。门外者、犹如明珠在掌、仍然、东寻、西觅、而求明珠者。实实是、痴中之痴、梦中之梦、人也。所谓、生生死死、从劫至劫、绵绵弗能了也、甚多而甚广。悲哉痛也。再不发心者、待到何时、何处耶。……倘能发真诚心、持坚定意。求出生死海者。当昼夜无间、刹那刹那、无断亦无竭、参到无我相时。参到真正、无我相时。即得。即得了其生、而脱其死矣。当知、此参者、是捷中、之捷径也。参者何。当无我相、人相、一切是非、之执之想。倘若有相、其五蕴、从何而空、岂六欲焉能而无。倘若、我相不无、贪瞋痴、欲爱妄、以何法而能了耶。...
在深悟“如来禅无相法门”之前,有一次禅师在理发店剃头时,听说有人捡到了邻县走失的小孩,心生挂念而不安,特的坐船到孩子父母家好意告知,帮助团聚。另一次应街坊请求,为他人用大悲咒水驱狐。这两件事情,禅师悟得“如来禅无相法门”后自省,并在以后的《心经感•般若觉合刊》中写出来,以权显实,供养后人。
1982年壬戌 七十四岁 ~ 1983年癸亥 七十五岁
一九八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正式恢复了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国各地开始逐步恢复“文革”中被毁损的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场所和正常的宗教生活。
文革结束后,禅师四处参访各地寺院,准备回归寺院常住修行。一路去过扬州高旻寺、镇江焦山定慧寺、江苏金山江天禅寺、南京栖霞寺、九华山、庐山、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等地方。一九八二年冬,禅师行脚参学到山西五台山,礼文殊菩萨。由于身上没有过冬的棉衣,在寒冷的五台山苦不堪言,幸遇同参道友晚融和尚,慈悲送给禅师一件棉衣,得以度过严冬。
遭受了文革体无完肤的重创后,全国佛教寺院修行情况均令人大失所望。禅师在《般若觉》中写道:“余于是时。而至高旻、复到焦山、又至金山。到南京、至栖霞。到九华、而至庐山。到江西、而至云居。到北京、广济、见赵老、与正老。后至五台、见青海。沿途之上、诸寺院中、有的是、专修净土、有的是、外禅内净、有的是专修密宗、有的是、深入经藏、有的是、好学多闻、有的是、无门不入、有的是、广修广学、有的是、刚才恢复、暂不留单。有的是、不合条件。于是等别。余于是时、无法进单、而能常住。在此时中、余受尽了、千辛万苦。不可告人的窘迫。”
禅师参访上海玉佛寺,于方丈室参机锋,获赠一本《传灯录》。离开玉佛寺后,前住南海朝普陀,又去了许多其他地方,甚多而繁,然而都无合适进单修行之处。禅师历尽千辛万苦,窘迫不堪之际,只好又到镇江焦山定慧寺,依茗山法师而常住。
茗山法师专讲弥陀经,禅师在寺院随众上殿、念佛等,只能随缘不变,身随而心非。在释迦牟尼佛圣诞日,禅师与大众同声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声声入禅师心中,禅师心如油煎,雨泪不止,而决定离开焦山定慧寺。数年后回忆这段艰难岁月,禅师依旧泪流而感触:
学佛之人难上难 何况参禅复更难
而且余是纯禅者 此难难于一切难
禅师在《般若觉》中记录了在焦山时的一、二件事:“往昔、住焦山时、茗法师说余、是哑巴僧、余无答……焦山明老、惠余荐亡。请余、念一天金刚经。余跟不上板。胡居士、叫余下座。另请人顶替。“
以纯禅方式修行的禅师无处可去,只好回到淮安老家。后来,禅师至淮安城东文殊庵,承蒙某老道姑允诺护持入关修行三年。在闭关八个月后,外缘障碍生起,无法继续,禅师被迫结束闭关,因此心怀不满,恨彼道姑无力护持此关。怨心起后,禅师夜梦自己身变做驴,而反省自己以恩报怨,亏心损德,报在三涂。天明时,即以书信向其忏悔,并赠送一些礼物与地藏经一部。问为何不送金刚经,答:应以何经而能度者,当馈何经。
闭关失败后,禅师回淮安俗家短住了一段时间,而后回福建鼓山涌泉寺常住,为扫地僧。
1984年甲子 七十六岁 ~ 1986年丙寅 七十八岁
禅师在鼓山涌泉寺扫地,众僧人对禅师言:“你扫地最清洁。”后来禅师肺结核复发,涌泉寺常住安排他看管寺院内的铁树。后病情严重,为肺空洞无法治疗,于是安排他看守寺院海会塔(埋葬本寺僧人灵骨之地),养病等死。禅师在寺院一华里之外,处于山洼子里的偏僻荒芜的海会塔居住,未吃什么药,身体反而奇迹般的康复了。
一九八六年,涤华禅师在海会塔发最上乘心,愿注解金刚经一部,自限期限三年完成,自誓其著出现世间,度一切相,永无竭止。随即开笔注解金刚经。
( 海会塔遗址 ) 1987年丁卯 七十九岁
禅师买来毛边纸和毛笔,在鼓山涌泉寺海会塔注解金刚经,在毛边纸上用圆珠笔划上线格,以毛笔小楷写下原始初稿。《般若觉》中记载了当时注解的情况:
“余于是时、日间取水、寻柴、到寺领些、食物、甚为安然。余在夜中、临床趺坐、安息片时、开目执笔、写金刚经、注解
1先打草 2疑字查词典 3排改、句意 4通畅、无碍 5字妥善、而正确
6含义、须奥妙 7不可排前、遗后、亦不可、有后无前、更不可、使人生疑
8当删改、重复、以及错句、错字、错误等 9要精排细核、订章义、明句逗
10要前后贯通、无塞无阻 11不违本经、之道义
12自读、自诵、多遍、要音韵、和畅、从容而悠扬
13要通达本心、与诸觉境、和悦和融。读者、亦当、如是读也、是真读
14著注时、须一张、一页、一节、一段、一句中、深追细找、倘能无疑、方为究竟。
切不可、贪多图快、倘若贪多、图快、真心、本性、必生障碍、阅读者、亦当如是、亦复如是。善也。然、余老耄、不无、有错、有误、之处。谅之。”
1988年戊辰 八十岁
一九八八年年底,禅师在海会塔半闭关中,每日于定中默默注解金刚经已近三年。此时肺结核旧疾复发,经医透视:心大遍满、肺洞较大、血压高超、坐卧失常。透视单上嘱咐住院治疗。经涌泉寺老当家师批准,禅师住院四十余日治疗,写下“住院偈”:
肺空心遍满 血压超顶峰
医嘱当住院 疾情似海波
住院本是妄 以妄治病妄
多劫人我相 寄此一扫光
病魔风雷击 不坏金刚心
金刚般若性 无上亦无双
注经摩诃力 金刚心性空
本誓本愿固 能转一切心
禅师出院后,老当家师安排他住涌泉寺祖堂,为退休僧。禅师在祖堂继续注解金刚经。
1989年己巳 八十一岁
年初禅师《金刚经注解》原始稿终于完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古以来有不少高僧大德为之作注,也有很多现代的法师喜欢宣讲金刚经。同一部金刚经,小乘者见小乘义,中乘者见中乘义,大乘者见大乘义,最上乘者见最上乘义,所见的层次与境界各有不同。而这部凝结着禅师心血的《金刚经注解》,是在诸佛的加被下,从禅师般若自性中流出的,以较易懂的现代汉语,将最上乘如来禅的至深奥义和佛地风光,显示给了当代世人。
福州林志秋在涌泉寺见到注解底稿而生敬慕之心,拜禅师为师,获赐法名本慧。禅师自倾钵资一千元与随喜者三百元,由弟子本慧联系私人印刷,印出原始版油印本《金刚经注解》三百部,随缘赠送。最后十部寄给女儿杨淑兰,在上海圆明讲堂流通。
福州女居士林淑平阅读《金刚经注解》后,想方设法找到禅师,拜禅师为度师,获赐法名真慧,后列为第五法子。台湾居士蔡远智在涌泉寺偶然受赠《金刚经注解》,回台阅读后,深感真心摄受,不久又专程来到涌泉寺拜禅师为度师。弟子们感叹《金刚经注解》甚深而微妙,希有难得,如获至宝,恳求禅师再版注解流通世间,誓出力发心护持。弟子们的发心甚合禅师心愿,禅师愿借《金刚经注解》的流通,将六祖道性如来禅,这一直截而殊胜的无相心法传遍天下,愿执着于名相的众生能了解金刚经和如来禅之真实义,沐浴释迦正法而醒悟,明了即心是佛的修行真谛。此即禅师悲心大愿。
1990年庚午 八十二岁
禅师完成《金刚经注解》的原始初稿后,经增补、修改,又以端正秀丽的毛笔小楷字体重新誊抄注解,完成了《金刚经注解》的“正订本”——“海会塔手稿”。第二版及其后的《金刚经注解》法宝,都以“海会塔手稿”为印刷输入底稿依据。
(“海会塔手稿” 珍藏于禅林) 福建、上海、淮安众居士发心筹款两千来元,禅师自出钵资及他人供养一千三百多元,加上台湾弟子蔡远智出资八百元,共四千元善款,助印《金刚经注解》第二版一千册。法子真慧等人联系某福州印刷厂以铅字排版方式印制《金刚经注解》第二版。印刷时遇到了许多障碍,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第二版《金刚经注解》终于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印刷完毕,运至鼓山。
1991年辛未 八十三岁
一九九一年春,禅师将第二版《金刚经注解》在涌泉寺内平等供养大众僧人和常住居士,每人一部。然而新任当家师和寺院方丈,不知为何,认为禅师盗用涌泉寺名义四处化缘,留于自用,为寄名取利之徒,申斥禅师,命禅师将缘簿与募金上交,无许再筹。
面对污辱,禅师以无诤降伏其心,但为圆满印注之真心本愿,须依本觉智慧离开此境,方能达成。禅师于是写下请假书:“往申联系印注事宜,圆满后立即回寺……。”某当家师看请假书说:“汝是寄名取利之徒,至今仍不痛改前非。倘离我寺,无许回头。”禅师只能听命是从。禅师自留注解五十部,余下二百多部,通知本寺大众师,随意搬取,普结无相之缘。经过片刻,其注搬光。对于在鼓山涌泉寺常住修行的日子,禅师后来如是描述:
禅师携带五十部注解离开鼓山涌泉寺,前往上海女儿家住了两天后,回淮安老家,在淮安尼众寺院拈花寺应邀讲了一堂金刚经,又前往扬州高旻寺赠送《金刚经注解》。高旻寺方丈德林大和尚翻阅《注解》后,留禅师于高旻寺常住。上海居士陈四妹曾在圆明讲堂结缘到一部油印本《金刚经注解》,深感奥妙无穷,而对作者深生敬慕。其时陈四妹夜梦有人告知她今天当去扬州高旻寺,是日下午有释迦如来化身到高旻寺,于是天亮约二三好友匆匆赶到高旻寺。礼拜方丈时见桌上《金刚经注解》,开口询问而与禅师相识。诸信女向禅师顶礼言:我等几人今日因梦而来高旻寺,实逢奇缘。并问注解是否还有。禅师与之约定十日后到上海女儿家取给她们。
禅师告假去上海取衣单。先前往镇江金山寺赠送《金刚经注解》,与金山寺首座养廉长老相识。后到上海女儿杨淑兰家。次日陈四妹、黄雅珍等人前来拜访禅师,恭请注解。陈四妹说起奇梦之缘,禅师言,金刚经、即是如来化身、而不可说、余是化身。诸信女受赠注解后供养禅师数百元钱。禅师言,钱不要,余想续印注解。于是她们与杨淑兰约定去找佛协联系此事。禅师回高旻寺修订注解。
不料再版之事遇到违缘,福建有人去信给上海佛教协会,诽谤禅师一日四五餐,到处伸手化缘,钱财留于自用,《金刚经注解》为偷来或捡来的,并非禅师所著。上海众居士因谤而起疑,印注之事受阻。
几个月后,禅师携带“海塔会手稿”从高旻寺到上海女儿家询问再版事宜,这才知道被诬告之事。此时恰巧上海佛教协会会长明旸法师的专医朱医生来女儿家走访,见禅师不吃糕点,言“食一餐”、“不信可问高旻寺”而惊讶,正色言,“福建的信很有问题”。在朱医生的帮助下,污蔑澄清了。而陈四妹让丈夫帮助鉴定禅师亲笔信的笔迹,与《金刚经注解》底本相同。陈四妹、黄雅珍拜涤华禅师为度师,获赐法名真如、真法,后列为第一、二法子。女儿杨淑兰、贤妻黄玉柯亦拜禅师为师。禅师赐杨淑兰法名真照,后列为第三法子。 真如、真法、真照三弟子发菩提心,出钱出力,募化善款,请印刷厂对“海会塔手稿”拍照,进行胶片印刷,而护持成就第三版《金刚经注解》二千部出现于世间。
是年农历10月15日起至腊月25日,高旻寺打禅七,从未任职过的禅师被任命为禅堂后堂堂主“班首”职务。冬月,第三版《金刚经注解》问世,刚刚印出的注解七百部,用汽车从上海运至高旻寺,分为两份,一份赠送方丈,一份由禅师随缘发送于打七之人。阅读者获益各不相同,十多人愿拜禅师为度师,几十人深信注义,捐助登记支持注解再版。大连居士尹玉凤等三人拜禅师为度师,发愿在大连再版《金刚经注解》,广度有情。禅师赐尹玉凤法名真空,后列为第四法子。
年底,台湾弟子蔡远智汇来在台湾募集的善款三万台币(人民币一万元),交至上海佛学书局,助印第四版《金刚经注解》二千册。
1992年壬申 八十四岁
一九九二年正月初三,涤华禅师告假离开高旻寺,至两淮赠送《金刚经注解》。在淮安,俗家胞妹杨润德皈依禅师,获赐法名润德。
正月上旬,禅师来到上海,与上海弟子及从香港赶来的台湾弟子蔡远智商议《金刚经注解》印注事宜。期间,禅师弟子,俗家妻子黄玉柯病故。
因高旻寺按照某某国师遗传下一些禅规、法则,禅师感觉与本心性识,有不合处、甚严,故决定离开高旻寺,回涌泉寺常住。弟子蔡远智夫妇陪同禅师从上海前往福州,复归涌泉寺。当家师以超假为由欲赶走禅师,禅师申明自己是常住退休僧,无所谓超不超假,据理力争,在当地派出所及佛协支持下,最终得以回到祖堂常住。
禅师启请方丈,欲闭关,未获准。
第四版《金刚经注解》二千册,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发行,印刷完毕,五百部从上海发到福建省对台办事处,其中三百部寄往台湾,二百部运到鼓山涌泉寺。后来上海弟子又通过海运运来三百部注解。
九二年阳历四月,法子真如、真照不放心禅师在福建的处境,从上海来到福建看望禅师。禅师向常住请假半月,陪同她们走访闽南寺院,送赠《金刚经注解》。因一些寺院不留女众住宿,很不方便,真如、真照有感而发,发愿将来建立女众纯禅道场,问禅师是否可以,禅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复言:按世法而言之、有志者事竟成。依佛法来说,有愿者必成也。而况我等、是佛真子。诸佛如来、必加被汝等、而得圆成。弗可疑也。并为之起名为“般若禅林”。(见《心经感•般若觉合刊》141-142页 )
(1992年禅师与法子真如、真照在福建) 在厦门闽南佛学院,禅师带弟子欲拜见兼任院长的涌泉寺方丈,而被托病拒见。禅师因此生诤心,后忏悔放下。
(涤华禅师1992年于海会塔留影) 法子真如与真照联系了镇江金山寺首座和尚养廉长老,经养廉长老向方丈慈舟大和尚多次推荐请求,最终同意涤华禅师来金山寺闭关。5月底,禅师离开涌泉寺,在弟子真如与真照的陪伴下,来到镇江金山寺试关。
虽然禅师在《金刚经注解》末尾明确声明:“本解 若有错笔字 错句 错误之处 希阅读人审而谅之。”还是慈悲随缘,应弟子祈请,同意对《注解》的几处“小错”进行更正,在一本第四版的《注解》书上略微作几处修改,更正了几个人名和个别字词漏句等,命弟子真如和真照裁纸,禅师书写后,让两位弟子动手,直接贴在第四版《注解》书上,就以此书交给弟子们作为印刷第五版《注解》的蓝本。助印善款是以禅师一九九一年在高旻寺禅七期间受赠善款数千元为启动资金,加上上海、大连、淮安等地信众乐助印书款数万元,经上海三位法子几经周折,多方努力,一九九二年立秋后,第五版小开本《金刚经注解》六千部问世。
九二年中秋节,慈舟大和尚主关,养亷长老等人助关,弟子沃净舟护关,涤华禅师进入金山寺关房闭关,发愿关内著写一部新书《心经感•般若觉合刊》。 禅师后来将此关转为生死关一年,预备于次年中秋圆寂。
是年,禅师弟子真照与润德,即禅师俗家女儿杨淑兰和禅师胞妹杨润德,看破世情富贵之虚幻误人,相继离开了上海及淮安俗家,来到苏州光福圣恩禅寺常住干活护持,依止禅师教导,以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主修,勤阅参悟禅师《金刚经注解》,学修无相法门。
1993年癸酉 八十五岁
禅师的闭关房是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不通风、阴暗潮湿的小北屋里,距离金山寺建造房屋施工现场约三米之近,邻近施工人员休息室。从早到晚,嬉笑嘈杂,音乐、歌声、电锯、电刨、搅拌机,声声刺耳,叮叮当当隆隆之声,终日不断。禅师一切随缘,在嘈杂声中禅定,在禅定中著写《心经感•般若觉合刊》。
正当新书快完成之际,农历六月十三日之前,忽然诸疾倾临,其势甚严,禅师三日未食,五日未便,行住坐卧中,腰酸腹痛,严峻失常,不可提笔,只得启请当家师而住院。其病诊断为慢性胃肠炎与慢性脂溢性风疹块,到院两日,方进食解便,直至七月五日诸疾方转善,但仍未退尽。禅师惦念《合刊》尚未完成,于七月七日出院回寺而入关,继续著写法宝。又经两日,其疾方才退尽。
关于在关而离关住院,禅师有如下开示:
“若问,在关离关而住院,能么?答,能与否,均可也。何者?倘心生相者,弗能也;其心若无相,即可也。复问,其心无相,何须闭是关耶?答,所谓心无相者,非无,非非无也。所谓色空不二,亦非一也,如筏喻者,未至弗可舍,已至弗可弗舍也。若问,在关生病者,何也?答,病者,障也。障者,从无始至今,诸业所报也。故文王仍有七年羑里之灾,武王尚有百日落魄之难。初祖面壁九年,二祖仍有断臂之残忍,五祖为无姓儿,六祖得法后且有一十六载之谱之殃。何况余是碌碌庸人乎?所谓不遇严寒,焉知梅竹之性洁。
偈曰: 在关日夜遭病魔 病魔之中乐无穷
若问余乐乐何意 真心无我乐无穷 ”
闭关一年圆满。九三年中秋节上午,金山寺出家师父二十多人,禅师上海、大连、淮安等地诸弟子、善男信女五十多人,一同迎接禅师出关。开关仪式由金山江天禅寺首座和尚养廉长老主持。大众在禅堂共诵《心经》一部,养老为禅师作掩关法语:畅谈般若智 性空识亦空 本来无一物 二六四行中
中秋节涤华禅师本预备谢世,并留有遗嘱:
“余有宿愿在先,他日若因病老而谢世,垦请老和尚及诸大德及诸法子、弟子等,切不可立灵位及香花灯烛供品与献花圈而供养,及诸形形色色礼仪而供奉。更不许沐浴而更衣……更不准念经、念佛、及往生咒与回向愿文种种等等之仪。倘有这等这样举行,即是违背纯禅之大道,即是反道而驰,即是违背《金刚经》中无我相之真理,即是如来逆儿忤儿。假若违背汝师之嘱,其有罪之愆即不可深说。必须各自承担前因后果之报!
汝师之说,勿可执拗,切切切切!汝等诸弟子,倘若未得空相时,可供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燃香供奉而礼拜,一时同声共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八字真言为具足威仪之大道也,亦是方便之门。
余谢世后,诸弟子等将余遗体埋藏于本山阴凉之处,至来年九月十九日起缸,遗留于金山,慎之慎之!无违拗之。若不满愿者,余即为罪戾之徒也。
在关僧 无名道人之嘱之言 ”
然而,金山寺方丈慈舟大和尚不赞成禅师谢世,命人夜半击鼓,挽留禅师留世度人。禅师因此未能如愿谢世。因禅师没有如期谢世,众说纷纭,有的弟子离师而去,改修别法,有的疑惑动摇,有的兼学师法与其他。但是,仍然有很多弟子坚信《金刚经注解》与修持如来禅。
禅师自省:“余未如期谢世,仍有较大的余缘未曾圆成。1.定力不足。2.慧性不纯。3.外缘仍未尽。4.心性尚未清洁。故不可勉强,勉强者,生死弗可了也,因此其名为失败。失败者,即是成功之母也。倘不失败者,其道又从何而生也。所谓谢与不谢,早与迟谢,余当丢掉于九霄云外。当丢得干干净净,方为真无我相,之道也。当知,凡有一点点念,就不是最上乘,因有我相没除尽。”
禅师后来进一步阐明:“如持语、持坐、持一餐、持闭关、持一句话、持年、月、日而谢世者,所谓,凡有持字者,皆是法尘相,法尘累也,而非无我相之真体也!所谓行年八十,而知七十九之非也。上言诸法尘相、诸法尘累者,是度上、中、下三乘之人者,而非度最上乘无我相道性之人也。若有人反问余即知其非者,为何又自作此行耶?答,余于本年九月十五日午夜之时,在禅定中方澈其要,之前而不明此最上乘之义也。是故今日方知,当铭之于书而解未来人禅那之缚也。若有人问,庞居士而非最上禅那也?答,汝等是未悟未证之人也,焉知老庞是生死自由者,而非预知年、月、日而谢世者。余仍不及彼也。再者,倘在未悟未证之前之人,必须执着即持着到底者,否则不能深入悟证之门也。倘能悟证后,即不可执着这些法尘相,累也。当知未曾悟证之人,必须循规蹈矩到底,到尽头处,否则悟证之门弗可入也。所谓没过识河时,不可舍舟;既过识河已,不可不舍舟也。舟者,法尘相,法尘累也。既过识河已,若不舍舟,而不可负舟而见如来也。再者,余未谢世者,仍有较大余缘未曾圆成也。所谓智慧是诸佛之母,能准时谢世者,仍然是之母之儿也。吾与汝等,当依智慧到彼岸为第一中之第一也,其道义无穷而无尽。余当改前日之非者,方为无我相之基也。再者,余未谢世,若有少慧人言,师父仲秋节未曾谢世者,使我们没面孔见诸信佛人,即是师父说话不灵也。余答,汝等我相、我执我想甚严之人也,而不足道也,非入悟证之门也。汝等当参!当知诸法尘相犹如《金刚》中无名注内寄宿亭也;亦如法华经中化城相也。复如《合刊》里五层佛塔中三、四层之义也。是故,不可无,亦不可无无也。若无者,其法门无可入也;若非无者,不可升堂入室而坐如来之座也。”
禅师闭关内写成的《心经感》,从最上乘如来禅的高度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了详细的注释。注释与以往许多大德所注有颇多不同之处。在《心经感》结尾处禅师写道:若问。此注与他注。有异处很多1、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他注智慧到彼岸。此注真心无际2、如观自在。他注观世音。此注无注3、如舍利子。他注是佛大弟子。此注无注。等等。便答。彼解枝叶也。此解果实也。
《般若觉》开篇禅师写道:关房者、余在金山、闭关之所也。般若觉者、智慧归觉地也、智慧者、灵觉妙心也。觉者、倘能无妄、即明本心、而见其真性。所谓、智慧、人人具足、无缺无余、无高低、先后之别。是故、佛说、佛、我、众生、三无差别。别者、执著迷惑妄、之别也。别者、九类心相、自造其类、之别也。所谓、善则天人、恶即三涂、无恶、无善、无一切相、彼岸之人也。所以、在凡为魂魄。在圣为智慧、为悟证道。在佛谓、大觉世尊、智慧到彼岸也。如果说《金刚经注解》和《心经感》是从“理”上阐明如来禅道义,《般若觉》则主要从“行”的角度,以禅师自身的经历见闻,供养与启发读者参悟如何在生活中实修无相心法。
禅师出关后,承蒙慈舟大和尚为《心经感般•若觉合刊》作跋,养廉长老题词,诸弟子发心多方筹集资金敬印《合刊》。九三年秋金山江天禅寺首印一千五百册,农历10月24日于大连敬印四千册,合计共出版五千五百册,流传海内外,广结善缘。
禅师在金山寺闭方便关,仍由弟子沃净舟护关。
是年冬月,金山寺举办禅七,首次允许居士参加,农历十一月十八日起七,至十二月初八日圆满。禅师写信通知弟子前来参加。大连弟子一行二十一人,上海弟子两人过来参加禅七。打七期间,禅师每晚于关房小屋慈悲为众弟子答疑开示。最后一天,禅师开示说:“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让众生明白,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你们不要执着在名词相上,心外去找佛,一无是处。余讲了这么多天开示,就是为了让你们记住,日常生活就是道。倘能在世法中,能逆流而直上者,而非凡夫。心外没有一法可得。”
弟子问:“当前很多学佛人说,不能学禅,学禅要着魔的,还是念佛稳当,是这样吗?”禅师答:“问的好啊!禅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法门不二,都在一心。心正魔即是佛,心邪佛即是魔。例如:生火煮饭,只要能把饭煮熟了,就不要再去分辨、争论用甚么柴禾了。无论禅净等那一宗,都要空五蕴,空五蕴时必然出现五十种阴魔,是无始的种子发出来了,只要心里定了,把过去多生多劫的事都发作出来。如果住了,就着魔了。怎么办?以无我相办,不管它,就成功了。不要怕魔,魔是助道的。佛魔本是双胞胎,不魔不成道啊!倘有妄魔而来者,必须来一斩一,来双斩双。古德言: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楞严经云:心当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又云: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消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当知,楞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熟读,切记!切记!余说的太多了,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禅师了。真正的禅师是不说这么多话的。”
(涤华禅师与法子真照 1993年于金山寺) 1994年甲戌 八十六岁
《金刚经注解》前五版问世后,很快被海内外各地有缘人敬请一空,广受赞叹,信众纷纷来信催促再版。大连弟子们发心续印第六版《金刚经注解》,资金早已落实,乐助者有六百多人,筹得善款八万多元,然而两年来,却遇到了极大的印书阻力。为了在当地申请一个内部准印证,踏破铁鞋无觅处,市宗教局与佛协相互推诿,谁也不肯盖章。弟子们上北京,走寺院,就是无法获得书号。
大连某寺原先非常赞叹禅师的两本法宝,自从福建涌泉寺方丈参加了其奠基仪式后,某寺态度直转,拒绝流通禅师法宝。有人到处用电话联系,动员退助印款,几天时间,退款者多达数十人,金额四千余元,弄得人心惶惶,不知真伪。后来据几位退款人说:“我们为印书事,请教过一位高僧大德,大德讲佛书不能随便印。”还有人公然诬蔑诽谤说:“《金刚经注解》里若有一个字有问题,助印的人都得下地狱。”这股台风迅速在大连、东北等地刮起。此时,社会上出现了所谓“法轮大法”,功法奇特,反对佛经,更反对禅师两本法宝,扬言凡夫不能解金刚经,学员任何书都不准看,只许看本功法书。禅师的一些大连弟子一时迷惑,参加了“法轮大法”。 《金刚经注解》的出版工作,近乎山穷水尽。
有弟子忧心忡忡,写信汇报。禅师回复,他此时正在金山方便关中,明年春暖出关后,会到大连来一趟,亲弘禅宗必要。
九四年夏秋时节,禅师弟子沃净舟不慎骨折,因此不能再护关了。禅师的俗家女儿,法子真照从苏州圣恩寺来到镇江金山寺常住,护持寺院发心干活之外,为禅师打饭,洗衣,护方便关。
1995年乙亥 八十七岁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得知大连印书事宜仍无着落,并为挽救误入歧途的一些大连弟子,在法子真照陪同下,八十七岁高龄的禅师,不顾重病在身,拖着虚弱的身体,拄着拐杖,乘船来到大连。数十人闻讯赶到船站迎接师父,当禅师病弱的身影从船舱走出时,弟子们不禁热泪盈眶。
禅师揭示“法轮大法”打着“真,善,忍”旗号,是来乱道与灭佛法的,劝说人们迷途知返,远离邪教,并预言:法轮功兴旺起来很快,灭迹亦如是。禅师的开示使那些不明真相的弟子觉悟忏悔了,终于回归正途。禅师慈悲地说:“我相信,这些迷惑的众生,本性的金刚种子是不灭的。业报尽了,遇缘还会生根发芽的。”
禅师来大连四十多天,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请法,个个应机给予开示,晚上十点后才能休息。许多人看了《金刚经注解》与《合刊》生欢喜心,非要拜禅师为度师,禅师慈悲摄受,并说,要拜自性佛,早证菩提。禅师记录大连法子名单时,写下108个法子,而当时在大连只收了107个法子,还缺一个。禅师说,这个空留着,是个出家人,将来会替我弘法的,法名叫虚空。(后来禅师圆寂当天,比丘尼释恭融得知禅师圆寂的消息,当晚赶飞机从四川到镇江金山寺,发愿拜禅师为师,做禅师弟子,与禅师生前的预言完全吻合。经禅师法子真照与真空商量同意,承认释恭融为禅师大连第108法子,法名虚空,填入了禅师所写的108个法子名单中。)
有新弟子请教禅师,不知到底降伏其心下手处在那里?禅师说:“在行住坐卧中,分分秒秒把握住自己的心念,不随境界转。倘若汝见五蕴六欲七情者,其心应即恋即断,即住即迁,即迷即觉。重点落实在一个‘放’字上,放不下就提正念,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久而久之,一个毛病,一个习气地断除,心就会逐渐清净了。能断贪心者,嗔痴亦在其中矣。能断杀性者,盗淫亦复断也。所谓,内外三三,和而为一,能断其一,五则不断亦断矣。平时看《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要明经意,将菩提心住在真心中。不外驰,不放逸,也就是降伏一切妄心。我等弟子不可生分别心,不可生憎爱心,不可生是非心,不可生两边心,不可生贡高心,不可生自贬心。学佛者,当放下一切提正念。正念者,誓到彼岸。到彼岸者,无分别男女二性。深说之甚广。能修心养性者,当渴来茶,饥来饭。一切平平常常,无有不是微妙法。世间法是真正的佛法,故一举一动,一勤一执一默之间皆是梦幻泡影,应当依赖梦幻泡影成就佛法。梦幻泡影中,有无量微妙法,能修悟行证之人即见。心外求佛无是处,本来真佛是汝心,此心清净本是佛,何用一法来罗嗦。欲成佛兮不须修,无着无求即是佛。希自参自证为妥为善。”
对于第六版出版中遇到的困难,禅师开示弟子:“从印初版《金刚经注解》,一直到第五版时,每版当中虽然魔障很多,困难重重,然而到最后,皆成功圆满。当知第六版亦如是。这些障碍皆是余在无始至今的覆障。难行也行,一行到底。难好!不魔不成佛。”
禅师大连之行已圆满,准备回金山寺。有弟子看师父年龄大且有病,发心买飞机票。禅师知道后,严厉地批评说:“谁这么做,谁就不是我的弟子。有病是业障,身见看不破,放不下,还修甚么?真修行人,不可贪求享受。早年修学全是步行。余今能坐上大轮船,知足矣!只要有五等不买四等,不可浪费一分钱。省下的钱印经书好度人。”又说:“余吃住路费,接受弟子们供养还可以,但随行人员是分文不可以的。”让真照拿出了五百元,作生活费。 六月二十八日上午,涤华禅师和护持弟子真照一起乘坐四等舱,离开大连。
弟子们继续寻找办书号的途径。农历六月初六,真空等人在营口楞严寺遇见释亲道老法师。老法师询问《金刚经注解》是否还有,当得知法宝已发心再版却办不到书号的情况,法师建议去营口市刚成立一个多月的佛光弘法基金会看看,并引荐他们认识了基金会的负责人。经基金会的帮助,盼望已久的书号终于获得批准。第六版《金刚经注解》一万一千二百册,历经魔难,最终出版问世。
大连有人写信到上海佛教协会,诬告禅师收一个弟子要五百元钱。禅师说:“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他们都是我修忍辱波罗密的助道因缘。余当向他们合十。”
禅师生前,多次要求见涌泉寺方丈一面,都没满愿。来连说法时曾请某弟子想办法联系一下,迫切希望能见方丈一面,忏悔自己昔日有诤之心相。当时弟子们问,师父,您为甚么非要见某方丈一面呢?自己内心已做了忏悔,人家不见您,就算了么。禅师说:“余是修行人,做错了事,一定要当面做忏悔。今日才知昨日之非,知非即改。过去,因为方丈谢绝见余,而起过诤端之心。当知修行人,就是念头也不能动的。识心犹如大海涛,生死大海报次多。余若能主动去见他,我们彼此不正是在修悟行证吗?你们当知,倘在无住其心中,而能常降伏其心,其名为如如佛心,亦名到彼岸。”
农历九月,禅师命弟子真照、润德,及大连的真空、马居士、孔居士,来宝华山隆昌寺来受菩萨戒。大连弟子千里迢迢赶来,在隆昌寺与师父相见,分外欢喜,把带来的几封信、钱与食品转交给禅师。禅师看信后说:“信一律不回,钱分文不收,营养品供养大众吧。回去转告他们,余不需要吃这些高贵的东西。不要以为吃好东西,身体就好。有智慧的人,不会把自己身上的精气神三宝,投入到烦恼的巨海之中去。当参!”
九月十七日,禅师开示弟子们:“你们甚么时候能把照相机、录音机丢掉,就开悟证道了。当深参!”又说:“法者,喻对病用药。倘无其病,法亦是病。我该给你们的已全部写在两本书上了,自修自得,不可外求。作任何事,都要以无所求心,顺其自然,不要急。急了,无明现前,妄识当家,背觉合尘,落于十二因缘果报之中,生死永无了局。”
九月十八日上午,五弟子受戒后,同到禅师住处去礼拜禅师,禅师非常高兴,说:“快起来,同登觉地。受戒,不是形式上的,要心受身行,具备于毗尼日用中。纲领是将淫、怒、痴转为戒、定、慧。淫欲戒是根本的根本,是诸戒中纲领之纲领。没有出家之人,善男子、信女人,切不可犯邪淫戒。夫妻切不可淫无度。持戒清净可得无漏圣智。”
九月十九日上午,禅师带领五弟子去他曾受过戒的戒坛上看看。经过黑黑的长廊,到了坛前,只见汉白玉石建造的戒坛堂高四丈,深三丈六尺。前设照壁,两翼有走廊,上有“佛制戒坛”额。禅师说:“隆昌寺是国内保留下来的最大的一座律宗道场,也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据《宝华山志》记载,律宗第二代祖师释见月老和尚造石戒坛,开基之夜,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霄汉,众山群楼,明如白昼,莫不骇异赞叹。”回来的路上,禅师对弟子说:“今天是余对你们的最后开示,从明天起,就再不说话了,回金山寺也不说话。你们看过农村耕地的老牛吗?鼻子上有个铁栓,上面穿一根绳子,我是甩掉了,可是有人把它当成七宝,就是不肯丢掉,当深参啊!”
禅师九月十九日下午回金山寺。回去后就止语了。身体健康状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把拐杖甩掉了,清晨经常独自在金山公园散步。12月,禅师开笔写《六祖坛经释义》写到二十页而绝笔。
(涤华禅师亲笔批示的《合刊》自阅本 珍藏于禅林) 1996年丙子 八十八岁
农历三月初四,已止语半年的涤华禅师开口,命护关弟子真照,把自己仅有的钵资余款,人民币一千五百三十元一角,寄往大连助印法宝。
三月上旬,禅师对法子真照讲了许多话,内容为:
1、贪、嗔、痴、欲、爱、五蕴、六欲、十八界一定要空,每天都要检查,就修这个。
2、看书看不进去,就不要急着看,等甚么时候想看,再去看,慢慢就明白了。
3、身体不好,可以跑步、登山、打拳。静不下来,就写经去。
4、写经和念经是二乘人作的事,上乘法是“坐禅”,要象高山顶上一块玉,八风不动。
5、你们何时《金刚经》不念,就好了。
[ 说明:何为“坐禅”,《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涤华禅师《般若觉》第152页:坐禅 若问、打坐法门者。答。内心无动、外境莫可入也。心无尘相、坐即平常。无尘相者、内无诸妄、外无诸相。平常者、心无杂念、意不颠倒也。其他甚繁、当自解、而自悟、自证而自彻、其道义无穷。即与道无违、与理而无背也。倘若、句句说破者、即是与道有碍也。有碍者、难悟、而更难证也。所谓、说破如草、自悟自证者、喻无上、至宝也。平平常常者、是无上之禅也。平平常常、其意甚浓。而非世间、平常之可能与比也。其道义、而无止、希其、自参、自悟而自得、其妙义也。若心无相、在行住坐卧之中、举止动默之间、无不是禅。此禅者、是无我之禅也。此禅者、是最上之禅也。所谓、六祖说。常伸两脚睡者、是大禅也者。大禅者、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相也。]
三月初九日,禅师去剃头,理发师言:“师父头刚剃了三天,怎么又剃头啊?”禅师只是合十微笑。之后禅师自己去洗澡、换新内衣,外衣照旧。
三月十一日上午,涤华禅师命弟子真照带他上附近的小医院。真照言:“师父,为甚么去医院呢?天正下大雨,等雨小了再去吧。”禅师说:“不等了,现在就去。”真照只好叫来一辆三轮车,有两人欲扶禅师上车,禅师合掌谢绝,自己登上车,乘车到寺院山门口时,又同多人合掌微笑告别。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禅师无病,建议输点葡萄糖。药液刚滴,禅师说:“不大适宜。”医生请他们去镇江二院去看。到了二院,医生用心脏诊断仪器检查,再次确诊无病。禅师还未离开仪器,心脏便停止了跳动。医院诊断:“释涤华,十二点四十分,无病死亡。”在法子真照亲眼目睹下,禅师如入禅定而安详示寂。
弟子们请求给禅师装缸,金山寺没有同意,处理意见是,如果火化,一切后事金山寺负责;如果装缸,请将遗体请到别处处理,金山寺常住不负担。很多人劝说禅师弟子:“按古今常规,修行人结过婚,生过子女,是绝对不可能得到金刚不坏肉身,还是火化了吧 ……”家属弟子们心生疑惑而动摇,最终同意火化处理。
三月十四日上午,为禅师遗体装木龛。禅师的俗家小儿子,弟子大觉(杨振智),抱起禅师遗体放入龛中,将禅师双腿盘上跏趺坐,双手按生前习惯抄插在袖筒里。用干毛巾把禅师脖子托住。座前摆上海青衣一件,生前穿过的鞋袜一双。禅师遗体毫无湿污,全身柔软,容貌如同生前打坐一般。关闭龛门,贴上金山封条后,养廉长老以一块大红绣锦布围盖在上面,并为封龛作偈:
苦寻般若入坛经, 放出毫相千亿层。 惟穷金经浓禅味, 都在二入四行中。 三月十五日上午七时三十分,由养廉长老主持,为涤华禅师举行起灵仪式。八时后,天昏地暗,刮起大风。八十九岁高龄的养廉长老带领四众弟子,乘车护送禅师灵龛前往金山寺塔林所在地,下院绍隆寺。到达绍隆禅寺后,众弟子从山门沿着石阶,顶着小雨,将禅师灵龛一步步抬上山,安放在窑洞式的火化炉中。寺院为禅师举行了安放灵龛仪式。弟子们遵师遗嘱,同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八字真言。然后窑洞的大铁门被关好,门四周用黄泥封严。
养廉长老对禅师诸弟子说:“绍隆寺风水好。长江水,绕五峰山而过。每年清明节前后,此山显现诸多瑞象。为了弘扬佛法,你们应该在此山给涤华禅师建个塔。”弟子们欣然同意。
禅师的遗体安放在绍隆寺火化窑洞里,真照、润德、真空、敏慧、瑞慧等五位弟子发心守灵。守灵期间,弟子们每日中,每次礼拜禅师时,都有各种小鸟飞来,鸣叫不停。叩拜完毕,鸟儿又一起飞走。守灵三十多天内,日日如此。
四月初十,弟子们礼拜禅师,听到窑洞里有哗啦哗啦的响声,以为禅师出定而呼喊禅师,听到禅师答应“嗯”,并闻到阵阵异香。当时已是江南连绵阴雨的夏季(农历三月十八日立夏),气温高达三十度,遗体存放三十多天,居然无一点异味,反而发出阵阵香气。
四月十四日,禅师法体火化。七点二十分,众弟子齐诵金刚经一部与“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八字真言,向禅师法体告别。七点四十五分点火(火化炉是窑洞式的,人工用木柴烧火),金黄色的火柱,从火化炉窑洞中冒出来,大约有一米多高。九位弟子距离焚化炉约有七、八米远,分两排坐。约两个小时以后,大家同时朝铁门下面的炉洞口观看,忽见一个圆圆的火球,不断向四处放射出多道金黄色的光柱,在火光中,显现出许多奇观异境:
一.首先显现涤华禅师的盘坐像。无论从何角度看去,见到的都是禅师正面的容貌。禅师双眼放射出多道金黄色光柱,闪闪烁烁、如利剑一般。头顶戒疤处,也放射出多条金黄色光柱。
二.接着显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头像。头上肉髻呈蓝色,脸部及身体皆金黄色,因为全是火光组成,比平时所见的塑画的彩色佛像还庄严。
三.显现出弥勒菩萨盘坐像,笑嘻嘻的,大肚子圆鼓鼓的。
四.显现达摩祖师像。螺旋式的黑胡子,一直垂到脖子下面。
五.显现出六祖惠能大师坐像。
六.显现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
七.同时显现出许许多多尊佛像,每尊佛像头部都有金黄色的光环缭绕,庄严非凡。
八.周围还显现出寺院,右边有宝塔。在炉火升腾中,有的弟子看见灯火中现出一条直而短的路,有的弟子看见一条弯而长的路,也有人没看见路。不同人所见不同。每次图像变换时,炉中的金黄色火柱都猛烈地升腾一阵子。
[ 说明:
1. 禅师生前曾多次告诫弟子,你们不要兜圈子了,就学我这两本书,走直路。不同弟子所见路不同,或是禅师对各个弟子其修行心念,最后的慈悲点评与告诫。
2. 有的弟子还看到了济公活佛像,身穿黑色破衣衫,蹦蹦跳跳的,像个老顽童。关于所见的瑞相,究竟地说,也是自心所造出的境界,根据个人业力不同,每个人看到的可能有所不同。禅师曾经为弟子开示如下:
弟子问:有的人,到普陀山水晶宫,有的人就看到佛像了,有的人怎么就看不到?
禅师:这个都是前世的因缘,望到、望不到也无所大谓。
弟子问:望到是真的吗?
禅师:皆是他因缘的种子,这个心里的种子,稍微亮堂一点啰,心里就造出来。好的,就是善心造出来的。坏的,就是他的恶心造出来的。就等于那个望到井里,是大圆宝镜的样子。你心里是恶的,镜里就是恶的。心里善的、红的,就是红的、善的。绿的,就是绿的。心里没有什么多大的妄想,到那照不出来的。妄想也不多,恶心也不多,普通人他又不做善事又不做恶事,井里也现不出来。他要特别善、特别恶,才能现得出来。六祖说的,不著善不著恶啊。
若想更详细的研究,可参看《楞严经》。 ]
下午两点多钟,禅师的四位上海弟子赶到火化现场,火苗已很小了,仍然能看到显现的图像。火化在下午四点多钟结束,共焚化八个小时之多,轮流显象六小时左右。自始至终,观看的人群不断,有绍隆寺出家僧人、居士、施工人员等。此众目共睹的奇观,示现了佛法无边,妙用无方,实为正法久住祥瑞之征兆。
次日上午八点多,弟子们把禅师骨灰移至到一块大铁板上,经仔细分拣,拣出了数十颗紫色的舍利子及众多颜色的舍利花。骨头全是白色,上边还有密密麻麻大小不等的舍利子。由于火化炉木柴烧火的火力不够,导致很多舍利没有烧下来,镶嵌在骨头表面。舍利子和舍利花在夜间还闪闪发光。禅师雪白的骨片中,发现有八块上面,出现了类似梵藏文字样的线条。
又过了一夜,弟子们在已凉透的炉洞里将禅师骨灰及碎片全部扫了出来。真照从骨灰里找到了一块骨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骨片上竟然凸显现出一个字高约半厘米的端端正正的中文“泰”字,精致无比,似神雕仙刻,令人叹为观止。肉身菩萨在佛教历史上出现了不少,但舍利灵骨上显现中文汉字的记载,在古今中外三千年的佛教史上还从未有过记载。此不可思议的奇迹,震撼了整个绍隆寺、金山寺。而后更令海内外整个佛教界为之轰动,赞叹不已。
生前默默无闻的“无名僧”涤华禅师,以荼毗后留下的这个寓意深长的“泰”字,将其一生默默修证的“如来禅无相法门”,弘扬于世间,唤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崇敬。禅师的修行事迹和留下的两本珍贵法宝,因“泰”字舍利而广为流传,大开方便之门,接引有缘者同登般若法船。
弟子们回忆起师父的多次开示:1、一九九二年六月上旬,禅师到金山寺试关前,曾对弟子真如和真照说:“以后你们要弘扬佛法啊!”真如问:“师父,您让我们弘法,您走时给我们留下甚么呀?”禅师说:“余留下一个小玩艺。到那时,缘来了,推都推不掉的。我死后,法会弘扬起来的。明眼人看到这个小玩艺,就会晓得 ……”2、一九九三年冬,禅师在给大连弟子的信中预言:“为了弘扬如来禅,我要死的和别人不一样。”3、一九九五年夏天,禅师在大连时,接到胞妹,弟子润德来信,信中说:“师父,您要好好用功修禅定,死时要善终,法才好弘扬。”禅师看信后,对弟子们说:“当前这些众生,就执着在名相上了。我今天敢大胆说一句,我活着这两本书不好弘扬,死后就好弘扬了。就看我怎么死了,我要死的和别人不一样。”禅师复言:“到那时,禅林也不愁。按世法而言之,有志者,事竟成。依佛法来说,有愿者,必成也。而况我等,是佛真子,诸佛如来必加被汝等,而得圆成,弗可疑也!您们当学庞居士全家,三间草屋证法身。”4、一九九五年中秋节后的某一天,护关法子真照问:“师父,我护师父关,是为了让您把《六祖坛经释义》写好。如不写出来,释迦牟尼佛纯禅宗的法,那怎么办呀!当前到处都是修净土法门的,这法该怎么弘啊?”禅师说:“该我有缘份写出来,就能写出来。该我写不完,走了,你放心,不要急,总有一个说法的小玩艺,留下来传法。”
弟子们手捧“泰”字舍利,感慨万千,豁然明白,禅师是乘愿而来,表法而去的。禅师显的是平凡身,出家苦修四十年,是位得道的高僧。未如期谢世,是现失败身,彻底破除相执,演说最上乘无相之法。他的一生行径及圆寂后的瑞像,是一座现身说法的丰碑,指引众生上法船,达彼岸。他预言“自己要死的和别人不一样”,事实已证明,的确是不一样。禅师的两次谢世,再展了九返祖师的风范,失败一次,就应当登塔一层,告诫后学,修行人逆境现前,一定要提起无我相之真心,其心平平,其性常常,至死不动、不改、不摇、不变、不移,而勇猛精进,其道才可成矣,彼岸至矣。禅师以自己一生的实修实证,破除了修行人结婚生儿育女,就不能得真身的凡夫知见。修行是超常之事,佛门的定慧之学与其他外道之说,是截然不同的。禅师正是现如是身而来表法的。对于未能遵照师嘱装缸,护持住一尊肉身菩萨的真身,弟子们痛悔不已。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三十日,涤华禅师的俗家女儿、六十二岁的法子真照,在句容宝华山隆昌律寺剃度出家,受比丘尼戒。剃度师为苏州圣恩禅寺上融下宗老和尚,得戒师为金山禅寺上慈下舟老和尚。真照师父出家后,在苏州圣恩寺常住,后到苏州司徒庙常住。
(涤华禅师“泰”字舍利与灵骨) (禅师衣物和所著法宝) 1997年丁丑
一九九七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公历3月24日),禅师灵骨塔在镇江绍隆寺落成,在绍隆寺方丈觐云大和尚主持下,举行了禅师灵骨舍利入塔仪式。金山寺首座养廉长老和徐巧道居士共同撰写了《涤华禅师塔铭》。铭曰:
(禅师法子真照师父、真空、大慧合影于大连) 结束语
上涤下华禅师,毋庸置疑,是现代禅宗一位独特的大成就者。其一生实为肩负使命,乘愿而来,表法而去的一位高僧的示现。禅师生前朴实无华,默默无闻,鲜有知音,历经坎坷窘迫,屡遭磨难而道心不退,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放能放,明心证道,给修行人作出了榜样。而荼毗后留下的“泰”字舍利,千古未有,意味深长。
在汉语字典里,“泰”字含义有“佳,美好;平安,安定;极,最;通;大,广” 等义。舍利“泰”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既是属于国家和民族的,一件预示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之国宝,而对于矢志解脱道的修行者来说,更有着深刻的启迪意味。这是涤华禅师所修证的如来禅无相法门真实不虚的有力证明,代表着以“无我相”方式直接切入修行的最上乘如来禅法的便捷与殊胜。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如良药,为治众生因无明成迷所生的一切妄想之心。佛法即心法,自心去掉一切妄想分别之后,便是自性天真佛。《楞严经》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因众生分别心和根基不同,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涵盖三乘,弯途直路,均为一切众生所特别需要。以此引导我们借助契合自己的各种修行方式,一步步放下贪、嗔、痴、慢、疑之妄想、分别、执著习气,逐渐破迷开悟,到达彼岸。
“禅如白纸一张、倘加一色点儿、即非全白纸矣、” 如来禅无相法门为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始传的禅宗法门,其特点是抛开一切弯途曲径、枝枝叶叶,念念修心,当下承担,直指与契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佛地风光。因其修心方式之直接与彻底,及修持方法之方便易学,可谓为一条通往佛地的直路,“捷中、之捷径”,亦是有缘行者累劫种慧植福,因缘成熟后才能够遇见的般若妙法。
如来禅无相法门以《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禅师法宝为主修。而如何破迷开悟,修行这一禅宗法门,涤华禅师已将他一生的证悟心血,慈悲书写于《金刚经注解》与《心经感•般若觉合刊》两本法宝之中,传于有缘人参、悟、行、证。愿有缘行者珍惜此希有殊胜因缘,勇于担当与实践这最上乘心法,精勤努力,破迷开悟,则不负本师释迦如来为一大事因由而兴出于世之悲心实愿,亦不辜负涤华禅师与学佛儿同登觉岸之殷殷期待。
关于禅师一生所遇到的所有具体的人与事,望读者千万不可执著而产生爱憎分别。当知一切均为因缘和合而生灭,如空花水月,并非实有。这是禅师与诸善知识为大众示现,共同演绎了一堂如来禅无相心法之大课。一切众生均是未来佛,本性实无差别。当各自努力,向自心求,彻底放下,无挂无碍,早日证入如来禅之微妙境界。金刚经偈云: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涤华禅师法相)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