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
回复 0

221

主题

24

回帖

2300

积分

管理员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300
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9 0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

注释: 佛陀认为在家佛教信徒,应当先学会通达世事,然后如法获得财富。对于自己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到的合法财富,应当分作四份来使用:一份也就是四分之一,用来供养父母自己妻子孩子的家庭生活,日常用度;二份也就是二分之一,用作生产事业的周转资金,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还有—份,也是四分之一,应当积蓄起来,作为不时应急之需。               


一、合法的财富

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钱财,能用来作福利人,钱财越多越好。

二、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如何合法取得呢?在社会上,聚集财富最基本的方便法门,就是要学习作工、经商、务农等各种的工巧技艺,同时亦要能勤劳、节俭、宽厚、信心、结缘、布施,如此必能致富。佛教里处理财富的方法,除了《杂阿含经》的财富四分法外,馀如《心地观经·厌舍品》的财富四分法为:

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瞻家业。

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

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

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一、一分奉如来世尊及比丘众。

二、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

三、一分财物留资国用


《般泥洹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有四分法:

一、为供养父母妻子。

二、为瞻视人客奴婢。

三、为给施亲属知友

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

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        

佛教认为,将多余的财富作布施供养,不仅利益他人,也是给自己和众生种福田。佛教认为布施供养有三种福田

优婆塞戒经:

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三贫穷福田谓若见贫穷困苦之人。当起慈愍之心。以已所有资生等物而给施之。虽不求报。则亦自然获福。是名贫穷福田。

“一恩田”对于国家、父母、师长、和尚、阿阉梨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报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长养谷物,故称“恩田”。

“二敬田”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称“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则能得无量之福。

   因此,有财富要布施供养,种三种福田。


三、财富的经营

    财富作为身外之物是变化无常的,如果不懂得经营管理,就会减少乃至失去。因此,佛教将经营财富作为保持财富的重要方式来加以强调。在经营财富上,佛陀告诫信徒应当守护财富。如《杂阿含经》中说: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不分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不善守护。

    佛陀认为,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果实,应当好好加以守护。不使财物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而失去。佛陀告诉佛子,对钱财的使用应当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入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渐困难。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样的要量入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

《杂阿含经》中说: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钵昙花,无有种子,愚痴食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


  佛陀还告诉佛子,为了经营好自己的财富,还要防止“六损财业”的危害。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诉善生:

“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赌博、玩游戏)三者放荡,(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任由自己怎么做)四者迷于伎乐,(弹奏陶冶情操的佛乐古典乐器可以)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佛陀认为,一若沉迷于以上六种行为,不仅会使自己的财富遭受严重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生病、斗争、恶名流布、人不敬信、家庭失和等损害。  

    佛陀为了让人明了“六损财业”的危害,还分别就以上六种损财行为作了详细的解说。比如,佛在论述博戏六失中说:

   “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佛陀认为,“六损财业”无论对一个人的财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损害,所以佛陀特意告诉善生,一定要远离“六损财业”,避免辛苦得来的财富损失。佛教的这些财富观,不但对过去时代有积极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正确地获得财富、分配财富、经营财富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座右铭: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